活着,人与人就是共依存,在芸芸众生中,有许许多多平凡的人,或许他们没有慷慨激昂的豪言,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是他们以朴素而高尚的道德情感和做人的良知,在危难时刻、紧急关头,默默地为社会、向他人伸出温暖的手,尽一己之力。在现实与信念的天平上,这些出于人性本能的“凡人善举”确实让人心动,很是值得大力弘扬。然而,善举过后,过多的“打扰”给他们带来的不是快乐,而是累、是疲惫,是压力、甚至是烦恼。
北京暴雨,在京港澳高速南岗洼路段,河西再生水厂项目部152名农民工,紧急关头用麻绳和救生圈救出200余名被困者,经过媒体报道后成了“红人”,每天接受采访、拍照、上电视,一拨记者走了另一拨来,轰轰烈烈中失去了原有的平静。
据《新京报》载,这152名农民工10天内接受了三四十次采访。“我们就是做了一件该做的事情,不希望外界再给予太多关注和压力。”一位农民工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工地项目负责人说,大家的未来还是要靠自己的双手来继续创造,应让工人尽快回归平静的生活。
弘扬真善美没有错,但对于行善者来说受外界的干扰过多,就成了负担。就如这些农民工所言:“刚开始是兴奋,每天接受采访多了,同样的话反复无数遍,感觉很疲惫、很累。”或许对于这些可爱的民工来说,他们最关心的不是如何“出名”,相信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那一刻他们也不是为了“名”,而是出于人性向善的本能,他们最关心的是能多上几个工,多挣一些钱,家里的老婆和孩子还等着他们挣钱养家。
生活中,一些行善者常常发出这种感叹:“我最怕采访,电话一响就发懵,为什么很正常的事情要搞得这样隆重呢?”据媒体报道,在浙江义乌,有一所学校,专门收治智障儿童,十年来,已累计接收900余名智障脑瘫儿童,三分之一的孩子免费治疗。周晓丽是这所学校的创办者,被网友赞为“最美富二代”(周的父母亲是当地首批富起来的商人),她对入选“最美”系列很不适应,面对媒体记者采访时,她一再提醒:不打扰善良是一种社会责任。
8月3日上午,湖北孝昌新城区关王社区一门面房二楼,一名小女孩头部被防盗网钢筋卡住身体悬空,一名身穿工作服的中年男子,单手托住女童20多分钟,直到民警赶来救起女童,他才悄然离去。后来记者多方打探,终于找到这位“托举哥”。他是孝昌县供电公司的线路维修工。他说:“工作太忙了,只要孩子没事就行!”
在福州南港大桥上发生了一起事故,一辆大型集装箱货车冲断护栏,坠入江中,车上2人不同程度受伤。眼看江水即将没过车顶,一对渔民夫妇划着小船将2人救上岸后默默离开。最后记者通过当地派出所联系上了救人的渔民,据媒体报道说,这对渔民夫妇常年划一艘小渔船在江上捕鱼为生, 30多年来他们在江面上救过游泳发生意外的中学生,也有跳河轻生的女子。对于他们来说,这些都是平常的小事,实在“不值得有这么大的动静”。
善举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表达方法,是一种本能。有人说,在浮躁的当下,人人为己、金钱至上,善良是最为稀缺的资源,但我们应该承认,人心向善仍然是最主流,是人之本性,天下还是好人多。在人类社会中,向善这种散发着人性光辉的精神品质,本身就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不断地去将它发扬广大。
面对“凡人善举”,我们无需去刻意拔高,有意寻找,更不应该人为地为行善者贴一些诸如“最美”之类的标签。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我们在弘扬“善举”的同时,最好给行善者一些自由、一些空间,他们做好事后有离开或选择沉默的权利,对“善良”多一些发自内心的喝彩,少一些不必要的打扰。
郭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