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8月13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科学发展系列谈

科学发展观的三重理论意蕴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杨海英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8月13日   02 版)

    ■纵观10年来科学发展观的演进脉络,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有一个不断丰富与发展的过程,中国社会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也有一个不断深化与自觉的过程。

    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最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也是中国社会走向繁荣富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纵观10年来科学发展观的演进脉络,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有一个不断丰富与发展的过程,中国社会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也有一个不断深化与自觉的过程。

    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

    恩格斯曾经说过,社会上一旦有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技术推向进步。这句话用到思想理论领域同样管用。中国社会改革开放后20余年的快速发展,看得见的成就巨大,潜藏的问题也不少,尤其是2003年的非典疫情更是把我们传统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凸显出来。在应对非典疫情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对发展观问题的探索与构建。从2003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坚持全面的发展观”,到9月在江西考察时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再到同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最后到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从概念到内涵越来越清晰、丰富、系统。

    从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我们可以看出,在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初始阶段,主要是着眼于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因此,科学发展观的第一重理论意蕴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客观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指出,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而且应该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提出,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通过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针对在国际贸易中“勤劳而不富裕”,处于世界产业链低端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坚持自主创新,大力加强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为我国在新一轮的世界产业发展和经济竞争中抢占有利位置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针对传统发展模式中高消耗、高污染的问题,科学发展观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广泛推行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降低消耗、减少污染,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经过数年的努力,中国社会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路径呈现出明显的转变,从一味强调“快速发展”到“又快又好”再到“又好又快”,从追求“经济增长”到关注“经济发展”,从唯GDP到更加关注民生,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走上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消费和投资出口相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科学发展之路。

    走中国特色道路的战略思想

    自从邓小平在1982年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一直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旗帜高高举起。此前,我们一般使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说法,从党的十七大起,改为使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说法。从“建设”到“发展”一词之变,境界与视野迥然不同。更重要的是,这表明从此对中国社会来说,发展绝不仅仅止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包括事业的发展和道路的发展等更为高远、更为广大的层面。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容广大了,科学发展观的定位自然也要相应拓展,这就有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二重理论意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层面认识科学发展观,就不能把科学发展观仅仅理解为四句话,而要从理论体系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的一系列理论创新都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与充实,是科学发展观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胡锦涛同志担任总书记以来就反复强调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到温家宝总理关于政府工作的“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这三句话,再到党内民主,公推直选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文明建设开启了新的篇章。

    ——以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3月提出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道德规范,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等,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了基础。

    ——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到十六届六中全会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党的十七大作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以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社会建设的理论风生水起。

    ——从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到2005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加强先进性建设,再到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新命题以及去年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增强党的纯洁性等,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理论基石越来越坚实。

    这一系列理论创新涉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使得科学发展观形成一个宏大的理论建构与框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高高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的地位会越来越突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但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这就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肩负的就是这一使命。正是这一特征,使得科学发展观在当代中国又呈现出第三重理论意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典范。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强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强调要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科学发展观不拘泥于一些既有结论和个别论断,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科学发展观科学把握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创造性地把当代中国发展同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联系起来,同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联系起来,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适时调整了中国社会关于效率与公平的基本立场,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旗帜鲜明地要求发展必须为人民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把和谐作为同富强、民主、文明并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更加突出地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各方面建设的主线,从而使党的建设的努力方向和检验标准更加鲜明,等等。所有这些新阐述、新论断,极大地深化和丰富了对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认识,极大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邓小平曾经说过,我所讲的都不是从小的角度讲的,而是从大局讲的。科学发展观同样如此。科学发展观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对发展本质、发展地位、发展阶段、发展动力、发展主体、发展战略、发展机遇、发展规律、发展道路、发展目标等问题作出科学的阐述,赋予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使得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科学发展观体现出的高度的思想抽象概括性和理论普遍适用性,使之当之无愧地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

分享到:
科学发展观的三重理论意蕴
立足点是中国实际
民间学者拍卖“下午茶”令人五味杂陈
中国不能错过“第三次工业革命”
让生活多些低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