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济学家茅于轼拍卖与自己共喝下午茶的机会,来自国内近50人参与竞拍,最终6人成功获拍。6人中出价最低的2万元,出价最高的达15.9万元,这顿下午茶的“价格”最终定格在25.9万元。茅于轼称,竞拍下午茶是因为自己所在的民间智库经费较紧张,将把拍卖所得用于学术研究。
茅于轼是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民间经济学者的重要代表。因此,在中国学术界,茅于轼堪称“国宝”级的人物。特别是,由他领衔创办的“天则经济研究所”,不仅聚集了张曙光、盛洪、樊纲、汪丁丁等一批实力派经济学家,而且已经走出一条民间开展学术研究的道路。然而,因为是民办科研机构,“天则”陷入了经费紧缺的困境,无奈之下,茅于轼不得不舍下一张老脸,向社会公开拍卖“与自己共喝下午茶”的机会,令人感叹不已。
因此,与其说茅于轼拍卖的是“下午茶”,不如说他是在拍卖自己的学术成就和社会地位,甚至是在拍卖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做学术研究的体面和尊严。如此看来,最终竞拍成功,有机会与茅于轼夫妇平起平坐“品茶论道”的6名幸运者,虽然不是经济学家和学术研究者,但他们完全称得上是鼎力支持民间学术研究的爱心人士。也许有人认为仅拍出25.9万元,是因为竞拍者太“吝啬”,糟蹋了茅于轼的声望和美好初衷。殊不知,茅于轼拍卖“下午茶”的良苦用心,不在钱数的多少,而是想通过这种“约谈”的方式,呼吁全社会重视和关心民间学术研究机构。
然而,“天则”的尴尬境况,折射出了民办科研机构及民间开展学术研究的艰辛。这不由得让人们艳羡公立科研机构的无比优越,既有取之不尽的科研经费,又有用之不竭的项目资金,科研人员更可以做官与做学术两不误,比翼双飞。事实上,正是看到了少数为官者在学术领域中的通赢与通吃现象,才会有一些学者甘于去做一些琐碎的行政事务,甘于以牺牲学术研究时间为代价,去换取行政职务以及蛰伏在官位之上的诸多权力。而在学术界,拥有官位与权力,就意味着拥有大量的科研经费以及各种社会特殊资源,行政至上而非学术至上,似乎已经主宰了学术界的地位与方向。也正因为公立科研机构“不差钱”,才会拿项目资金去发福利,才会有个别科研人员拿科研经费去购私房甚至包二奶、养小三。
可见,茅于轼拍卖“下午茶”,不仅是在“约谈”这6位爱心人士,而且是在“约谈”当今社会:国家和地方对学术领域的投入,不能仅对公立科研机构“情有独钟”,也应该给民办科研机构些许政策扶持和制度关怀;民办科研机构的生存和发展,不能单靠学术人士个人去苦苦支撑,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救济。比如,国家和地方政府能不能采取“民办公助”的方式,给予民办科研机构一定的资金补助,让民间学术研究成为我国学术领域的有力补充,创造出更多的学术成果,产生出更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