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管,记笔账,资料打印费13元。”
“好咧。”听到同伴儿的招呼声,西南交通大学美卓(Maestro)听觉传播工作室(以下简称“美卓工作室”)的“财务总监”高楠,连忙在账本上记下这笔开支,还不忘嘱咐一句:“下次省着点用。”
美卓工作室是一个大学生创业团队,高楠专职负责工作室的财务管理。在西南交通大学第七届“萌芽杯”大学生创业竞赛中,“财务总监”的大量出现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线。这显示出,过去重技术、轻管理的创业风气正悄然改变,财务管理、团队建设受到越来越多青年创业者的重视。
计划书增加10多页的财务分析
美卓工作室由西南交通大学5名本科生创建,是一家“制作声音”的工作室,致力于企业听觉识别系统设计、会展听觉规划设计、影音配音领域,为商场、企业、电台、广告公司等量身定制听觉广告。
在前不久结束的第六届成都青年创业大赛上,他们获得冠军。
高楠是这个90后创业团队的一员。她担任团队的财务总监,负责工作室日常的财务管理,包括财务预算、现金流量、会计核算,等等。
一大堆财会专业名词,曾经让传播学专业的高楠头疼不已。团队组建不久,她就抱着会计专业的书籍开始狠命地“啃”,假期也没闲着,请教专业老师、同学,学会了基本的财会报表制作方法,成为“半个专业的会计师”。
在团队首席执行官马琳的眼里,自从成为财务总监之后,她的这位同学就特别“抠”,每一笔小钱都精打细算。“工作室刚起步,很多地方要用钱,能省则省。”高楠说,自己原来花钱大手大脚的,但创业之后懂得了“每一分钱的价值”。
依靠校方提供的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基金、竞赛奖金以及自筹等方式,美卓工作室筹集了9万元启动资金。工作室所需的录音、编辑设备及场地,由学校广播台和艺术与传播学院免费提供,他们计划3年内建立一个专业的录音棚。
高楠说,这个目标并不是一开始就确立的。她们最初想为复印店、奶茶店、超市等小型商家制作听觉广告,挣点小钱,因此,对财务管理并没有太高要求,觉得稍微学点会计知识就足够了。但在参加学校第七届“萌芽杯”大学生创业竞赛时,她们的想法被台下评委斥为“王大妈式的宣传思路”。
“你们是愿意一年做10个挣1万元的项目,还是做1个挣10万元的项目?”言下之意,这个团队定位不清晰,没有中长期规划,对市场缺乏了解。
于是,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他们查资料、做调研,调整工作室运营方向。创业计划书由原来的4页初稿修改为66页4万字定稿。其中,10多页的“财务分析与融资计划”,由高楠完成。
美卓工作室下一步准备注册成立公司,核名、验资,跑工商局、税务局、银行,这些都需要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团队成员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专业财务官的重要性。“工作室规模扩大后,我们还会考虑让财会专业的同学加入。”高楠说。
创业的终极目标是市场
事实上,不是所有的创业团队都树立了重视财务管理、团队建设的观念。重技术、轻管理,是很多创业团队的普遍特征,特别是一些专注于技术的创业团队,往往忽视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以至于有一天当他们实力壮大、需要融资的时候,面对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时,连最基本的财务报表都拿不出来。
西南交通大学团委副书记张兴博说,我们学校的学生擅长工程技术,创业团队想法好,有市场前景,难点就是财务预算和市场操作。因此,作为“萌芽杯”的主办机构,西南交通大学团委近几年正不断调整竞赛导向:重视商业运作,强调赛后参赛作品的实业化、产业化。
对于“萌芽杯”另一支参赛队伍——“成都银幸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而言,会计专业乔晓琴的加入,让团队的财务管理轻松了不少。“银幸”,意为“银发幸福”,这是一个将公益与创业相结合的团队,他们针对市场盲点,为老人编撰个人及家庭的写真集、纪念册,用利润来支持公益。
团队负责人胡溪说,在创业学课堂上,指导老师提醒他们:不能凭着几个人的热情去做,长期运营需要财务会计,这样才能理性地管理公司。即便是像车马费这样看似细微的支出,时间长了都会影响到整个公司的运作。细心、冷静的乔晓琴担任团队财务总监之后,将财务打理得很妥帖,而她也在创业实践中将专业知识运用得更娴熟。
在上述竞赛导向的影响下,西南交通大学第七届“萌芽杯”大学生创业竞赛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几乎每支进入决赛的参赛队伍都有一位财务相关专业的成员。
学校教务处、团委还组织有关营销、财务、注册、法律的10余场培训讲座,并为进入复赛的每支团队配备了一对一的企业导师。大赛规定,决赛答辩中,“市场与财务”占20%的评分比重,并且评委大部分是企业家。
“创业的终极目标是市场。”西南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蒋葛夫说,许多大学生理解的创业,可能仅仅是就业,或是创意、创新、创造,实际上不是这样,创业需要实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