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屿头乡白石村,黄岩西乡果蔬科技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朱庆国带领社员们将最后一批生产物资装上车,黯然告别这块熟悉的土地。
朱庆国说,原先,这里全都是荒山,他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通了水、通了路,把这里开发出来。可今年土地承包合同期一到,村里就把这里承包给了别人。
白石高山蔬菜基地曾是黄岩西乡合作社起家的地方,面积占合作社总承包地的“半壁江山”。按照现代农业园区的标准,基地建设了喷灌、滴灌等先进设施,这里出产的高山蔬菜畅销国内市场,也让西乡合作社在几年之内迅速发展壮大,成为黄岩区规模最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但因为在5年之后无法获得这片土地的续租合同,西乡合作社不得不撤出土地,另谋出路。
实际上,发展壮大到一定规模后,遭遇土地续租难题的并不只是朱国庆一家。在黄岩区,农民合作社普遍面临土地续租的难题。
今年春耕,黄岩临湖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章彬斌遇上了烦心事:因为部分土地无法续租,他在北洋镇西岑村承包的水稻田中央冒出了一个个西瓜大棚和茭白地。“影响连片机械化耕作不说,灌溉时还要像躲避‘雷区’一样,得十分小心。”章彬斌说。
临湖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的主业是种植水稻。去年年初,合作社也是因为在其“大本营”——院桥镇后宅村和梁湖桥前村遭遇土地续租难而慢慢撤出,转而到北洋镇承包土地。
在辗转到北洋镇承包了500亩土地后,今年年初,一年租期已到,有些农户又将土地承包给了田租更高的西瓜种植户,有的则收回自己种的茭白,很多地块无法连成片,影响耕作。
今年4月初,黄岩区农业部门针对全区90家有相当规模的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反映土地(长期)流转比较难。
据了解,农民合作社最大的困难是缺少连片集中的土地。“还有就是土地流转的时间比较短,生产基地不稳定。”黄岩区农业局农经站副站长许伟敏说。
梁湖桥前村村文书张军法管理着全村土地流转的账册,他告诉记者,村民承包给合作社的水稻田的租赁合同一年签一次,总面积约为400亩,但每年的面积都在上下波动,今年幅度最大,约1/3农户没有与合作社续签合同。有村民表示,只要谁出的价钱高,土地就租给谁。
据悉,去年梁湖桥前村租给合作社土地的承包价格是每年400元,今年租给种甘蔗的大户租金到了每年600元。
除了土地的租金,许多村民因为传统的土地本源思想,不愿长期脱离自家责任田;还有的则生怕本村土地规划用途有变,不愿长期流转影响个人利益。
此外,村委会换届、村庄发展规划变更等,也直接制约着土地流转的期限。
由于受土地续租问题制约,很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基础设施投入时顾虑重重。
屿头乡周家寮村蔬菜基地是西乡合作社新开辟的高山蔬菜生产园区。今年开春以后,合作社改变了全年的生产计划,全面种植投入不大却见效快的紫莳药。在这个蔬菜基地里可以看到,这里的道路和灌溉等设施相比于白石村基地,显得简陋许多。
“凭借独特的地理条件,屿头乡出产的高山四季豆、红茄曾远近闻名,卖价高,效益好。由于受灌溉条件限制,合作社只能全部改种相对耐旱的紫莳药。”朱庆国说,本来想把这里的喷灌、滴灌全部搞上去,但承包的土地只有5年,现在已过去3年,老百姓下一步也不知道地是否承包给自己,所以,对这些基础设施不敢投资。
黄岩区农业部门统计显示:2011年,全区农村土地流转期限1年以下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34.39%,土地流转期限1~5年的占45.74%;5~10年的占14.81%;10~20年的占3.47%;而流转期限在20年以上的仅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1.61%。
记者了解到,经过农村土地流转,农民合作社遭遇土地续租问题并非黄岩一地。有专家表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要求合作社在承包土地过程中首先应遵循市场规律,不断增强自身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徐森富认为,从合作社的角度讲,要普遍提高租金,及时转型发展高效益农业,否则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而采访中,无论是合作社,还是作为土地出让方的村民,都希望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在加快扶持和培育成熟的土地流转市场的同时,健全土地流转服务机制,甚至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减少农民的后顾之忧,最终推进农村土地的长期稳定流转。
林海洋 本报记者 董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