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患关系日渐成为一个缺乏温度的词时,“我信任他”,却是记者在采访上海家庭医生制度改革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家庭医生又称全科医生、私人医生,这个以往多出现在欧美国家的概念,而今,已随医改试点在全国多个城市萌芽。与“生病排长队看专家,只能说上5分钟话”不同,理想的家庭医生,是要陪着家人走到底、给全家人做“健康守门人”的。因此,除了及时转诊和抑制“大处方”等功能,充分交流与彼此信任,更是这个新型医患关系所衍生的人文财富。
在最早将全科医学引入内地的学者顾湲看来,家庭医生才代表了医生的原始状态,“他们是老百姓的一分子,在别人有病痛的时候,能够帮助别人。老百姓永远需要这种贴近的服务。”
家庭医生不是富人才请得起的奢侈品。根据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联合印发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到2020年,将有30万名全科医生,为你织起一张健康守护网。
在探索路上,上海是一个先行者。通过对这一改革样本的观察,我们看到了经验,也看到了困难。每2500人配备一名家庭医生的目标该怎么实现?用什么待遇来吸引更多优秀医生为你的健康“守门”?基本药物制度怎么与它“咬合”得更紧?什么样的家庭医生最能赢得老百姓的信任?
如果说“一家一医”是棵参天大树,上海的改革就像一个幼芽。让我们共同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