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8月20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深圳药品零加成探路中国医改

本报记者 刘芳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8月20日   05 版)

    “不但降价了,而且降了近100元!”经常到中医院开中药调理身体的深圳市民李小姐,7月29日再次来到深圳中医院时发现,和上个月相同的中药方子,时隔一个月,竟然降了98元,从300多元降到200多元。

    李小姐每次来看病都是挂主治医师以下的医生,挂号加诊金几元就搞定,这回一进大门,就看到了门诊大厅贴着医改通知。通知上说,从7月21日起,深圳公立医院对所有药品按进货价销售。同时执行新的诊查费收费标准,即挂号费1元不变,正高诊金22元,副高诊金20元,主治以下诊金17元。

    “宁愿诊金高一点,只要药价降下来就好!”和李小姐一起在诊室门外等候的病友们看法几乎一致。

    8月1日,深圳市67家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面向所有就医人群全面实行药品零加成足月。此前,深圳在7月1日开始推行医药分开改革,而就在之前的6月,深圳市刮起医疗反腐风暴,16名医院管理人员被带走调查,其中9名被逮捕,7名取保候审。而在之前的4月,已有4名医疗领域官员以同样的罪名被立案侦查。

    深圳也因此被业内人士称为“医改的攻坚者”、“中国医改的先行先试区”。

    从药品购销渠道入手降药价

    2012年《深圳市公立医院医药分开改革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出台。方案规定,从7月1日起,深圳正式取消医保目录药品15%~25%的加成费用,允许患者凭医院处方到社会药店购药。

    这是一剂指向药品采购、销售环节的猛药。

    据介绍,药占比即药品/(药品收入+医疗收入)的比例越高,医院收入依赖药价的程度就越高。公开资料显示,根据测算,改革前深圳公立医院的药占比为38%,而财政补贴仅占医院总收入的17%左右。

    深圳医改从7月1日启动之后,不同就医人群的医疗费用相应有所变化。据了解,深圳有三类人群,分别是本市社会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自费人员以及参加异地医保的就医人员。

    医改规定,参加本市医保人员,诊金增加部分全部由社会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自费和异地参保人员不能享受诊金增加部分的报销优惠。

    根据深圳市卫人委的测算,2011年,全市公立医院中,持本市医疗保险就诊卡就医的患者仅占全市就医人群的40%左右。

    深圳市不仅面向所有人群实施药品零加成,而且在最大可能的范围内改进了药品采购方式,出台了《深圳市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用耗材遴选办法(试行)》。

    根据该办法,深圳市组建了全市药品和医用耗材遴选专家库和督查员库,由随机抽选的专家参与各医疗机构的药品和医用耗材遴选工作,以此加强外部监督。在此基础上,还制定了专家库运行规则,明确了入库专家的职责分工、工作规范和对其监管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所遴选出来的药品和医用耗材的适宜性,提高经典廉价药品的使用量。同时,进一步健全了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用耗材遴选规则。细化了药品和医用耗材分类,为逐步建立全市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目录奠定了基础。

    深圳在实施药品二次遴选的基础上,还引入了药品流通企业与医院药房竞争机制,打破了此前80%的药都由医院销售的局面,斩断了临床用药、药品生产和流通环节之间的利益链条。

    深圳医改不足一个月,社会药店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感受到了药品价格下调所带来的冲击,不少药店也纷纷加入调价的队伍。

    记者了解到,采用全新的全科门诊、打包收费运营模式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已开门试营业,该医院已申请加入了全省药品阳光采购网,同时实施了院内医用耗材自主采购制度。对于该院使用的未进入广东省集中采购中标目录的药品和医用耗材,以采购价低于广东省相同产品的价格为前提,允许其面向全球采购。

    深圳卫生主管部门表示,“这是推进基本医疗服务标准化、促进合理诊疗、提高收费透明度、方便市民监督的重要手段。我们将全力支持和鼓励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开展这项改革创新,建立现代医院服务模式,总结经验,便于推广。”

    老百姓是否得到真正的实惠

    和市民李小姐在中医院的经历不同,深圳某国企员工张先生患感冒去医院看病,并没感觉到像李小姐所说那样,药价降低了那么多,“看病还是那么贵”。 

    对此,深圳市卫人委给予了回复。实际上,加成15%是相对于药品进价而言,降幅是相对于原药品零售价而言。比如某种西药进货价100元,加成15%后可以收115元;取消加成的15元后,降价幅度应该是15/115×100%=13%。

    为什么李小姐能感受到中药降价幅度大?因为原来中药最高可以加成25%,那么如果某种中药进货价100元,加成后可以收125元;取消药品加成的降价幅度应该是25/115×100%=20%。

    根据深圳市卫人委的测算,从7月1日开始实施医药分开改革,到7月21日面向所有患者人群推行改革,深圳公立医院门诊次均费用、次均药费、医保自付费用三下降,即以医保就医人群为例,67家公立医院每门诊人次费用为213.0元,减少13.3元,其中药费环比下降13.7%,医疗费用环比增加1.4%。

    总的来说,取消药品加成减少了一部分长期服药的患者的负担,给患者带来实惠。一位长期服药的糖尿病患者说,没有了药品加成,药品比以前便宜了15%左右,药费支出明显减少。但一些不常光顾医院、得了感冒发烧一类小病的患者反而觉得诊金一下子提高了十几元,“很不适应”。

    而对于那些常年在社康中心看病的患者来说,去大医院就诊,也成了必选之一。深圳社康中心一位负责人说,该中心从2010年就开始实行零加成制度,与大医院不同的是,社康中心配备的只有551种基本药物,很多患者需要的药物,社康中心都没有。“之前还有一些患者考虑到药费比较便宜到我们这里就诊,但是现在大医院也实行零加成,患者流失是肯定的了。”

    虽然很多患者认为挂号费贵了,但也普遍承认专家号更容易挂了。尤其是儿科、眼科这类人流量大的专业科室。8月2日,带女儿来看病的湖南人陈女士告诉记者,以往最难挂的儿科“主任医师”号居然挂到了。

    实际上,取消药品加成,提高诊查费,将有利于引导更多的资源向儿科、妇产科、眼科、康复等医疗专业转移。因为这些专业使用的药品数量少、价格低。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利益格局的调整,有利于引导各类办医主体优化卫生资源的布局,缓解儿科等部分专业资源严重缺乏的困局。

    医院收入减少,如何建立补偿机制

    医改1个多月,中国青年报记者走访了多家医院,了解医改给医院带来了哪些变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医生的诊金虽然提高了,但是和原来38%的药品费用相比,肯定是少多了,实际上,医院的总体收入应该是减少了。

    更有医院工作人员表示,医院的总收入减少了,需要政府投入更多财政补贴对医院进行激励,否则难以解决医院的运营问题。

    但是,当记者问起是否如网络上有人所说,改革会造成医生收入下降时,一位牙科医生告诉记者,深圳医院的医生总体收入都不高,这种情况已经延续多年,并非改革引发。

    “我们医科学生经过5年的专业学习,加上4年的研究生学习,到社会上工作年龄时就很大了,马上面临现实的生活压力,而深圳医院的患者数量很多,医生每天的工作量很大。但深圳医生的收入跟内地很多医生的水平一样,甚至还不如他们。”

    这位医生认为,“医院本来就应该坚持公益性质,不知道深圳市政府对医院的财政补贴什么时候能下来,到时候,我们医生的待遇可能会有所改善”。

    深圳市卫人委表示,目前,该委已经会同市财政委等部门起草了《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方案》,正在按程序报请市政府审批;将进一步落实好政府保障政策,完善财政补助机制。

    深圳市卫人委主任江捍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公立医院改革有个“1+6”方案,取消药品加成,同时建立补偿机制,“这个非常明确”。补偿机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平移机制,取消药品加成的费用转变为适当提高医生诊疗费;二是财政兜底,补贴差额;三是提高医保报销比例,让老百姓受惠。  

    江捍平说,平移机制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原则,取消加成多少就提高多少医生诊疗费,等于钱还是这么多,医院钱不够再靠财政补贴。“当然财政补贴要看工作量,工作量多的就补贴得多,工作量少的就补得少,这鼓励大家多干活儿,干好活儿,多劳多得。”

    “改革后医务人员的收入会有提高,至少不会下降。”江捍平举例说,深圳市公立医院一年的药品加成收入大概有6个亿,这6个亿虽能增加医院收入,但实行的是收支两条线,不计入医护人员收入分配。而改革后“平移”出的诊疗费就可计入分配,对医护人员积极性提高大有好处,同时患者负担也没增加。

    记者从深圳市卫人委了解到,正在深圳运营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将探索建立一个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机制,向全市推广后,促进深圳建立以质量为本,重技术含量、重贡献,同时,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内部分配制度,从而促进医院走质量型、内涵式发展道路。

分享到:
A股上市公司仅1/4公布社会责任报告
房屋契税征收乱象该由谁来管
深圳药品零加成探路中国医改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