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8月2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独立书评

一个人和他亲历的中美外交传奇

——评《从北京到华盛顿:我的中美历史回忆》

李红强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8月21日   10 版)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在台北去世,李登辉在同一天成为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世界的目光聚焦台湾,以密切观察世界格局由此而可能发生的改变。中美因为台湾问题的争吵,即便在1979年建交初期,也没有中断过。在历史交接时刻,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有被放大的可能。

    这年春天,台湾《中国时报》忽然登出一则消息:《王冀要求李登辉恢复张学良自由》。众所周知,张学良自“西安事变”后被软禁52年。人们知道王冀是张学良故人之子,又时任美国国会图书馆中文部主任。但很少人清楚,1972年中美秘密接触之时,王冀是经由基辛格和周恩来两人亲自批准的秘访大陆的第一个在美的文化人。王冀对1972年中国的秘访报告,曾经给尼克松访华提供了很好的助力。

    其实,在这篇文章发表前后,张学良回归大陆的行动已经秘密进行。今年8月,由华文出版社出版的王冀著《从北京到华盛顿:我的中美历史回忆》一书中提及,受张学良委托,王冀秘赴大陆,要一封邓小平或杨尚昆签发的邀请函。只要有了邀请函,震动世界的“少帅归来”就能尘埃落定。遗憾的是,“少帅归来”最终夭折。而夭折的原因在诸多的历史记录中莫衷一是。王冀则给出了另一个答案:一场突如其来的“情报泄露”坏了大事…… 

    类似于“张学良回归”等重大历史事件之本原,在《从北京到华盛顿》中可谓俯拾皆是。它们可作为正史的注解,有些也是历史的第一次呈现。这样的注解和呈现令人信服,因为它并非来自旁引或推理,而是亲历者王冀的真实回忆。尤其引人瞩目的是,在“张学良回归”事件中,王冀的外交技巧使之在中、美两国和台湾地区间游刃有余。

    王冀作为上世纪30年代东北军军事核心指挥者王树常的儿子,在《从北京到华盛顿》中对历史的回忆,很多源自他对于“三角关系”的斡旋经验。甚至可以说,这本书可以看成是“中美两国和台湾地区的60年外交图谱”。书中重点回溯的历史片断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王冀对于父亲密切交往的国共两党军政名人的回忆。其中包括蒋介石、宋美龄、张学良、张群、陈立夫,以及毛泽东、周恩来、杨尚昆、林彪等人。但其回忆并非就人论人,而是以史带人,以记述他们在重大历史关头的表现。尤其是有关“西安事变中张学良为何易帜”,“张学良软禁蒋介石时宋美龄怎样力图保护”,“抗战结束后东北战场‘伪满洲国军’20万人何去何从”,“为何不是张学良或王树常而是南方人熊式辉驾临东北战场”,等,都有新的解说。1949年后,正是凭借着与退居台湾的国民党军政元老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王冀又一次成为台湾新一代政要的倚重,遂在促进海峡两岸和平对话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是有关中美政治交往的回忆。上世纪50年代,中美断交。此时,王冀由大学历史系教授转为美国国会图书馆中文部主任。国会图书馆并不以服务公众为宗旨,其真实的身份类似美国国会议员的“智库”,馆长由总统直接任命。1967年,美国《核子月刊》完整介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经过的文章,即出自王冀之手——那是3年前他在国会图书馆根据中文资料所撰写的报告。这份报告甚至成为王冀被基辛格钦点密访大陆的依据,也成为尼克松最终访华的助力之一。王冀在国会图书馆期间,对改变美国政要的“中国观念”所做的努力,赢得了中美双方的共同认可。于是,1972年之后的40年来,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美国、中美重大谈判中,王冀都成为可靠的参与者之一。书中丰富的细节,让中美之间引人困惑的“异常”交往变得合情合理。

    本书最让人感叹的是,除了呈现了繁如辰星的名人政要、纷至沓来的历史细节,更有王冀身处异国时的家国情怀。美国前驻华大使傅立民评价他——“在美国政府机构中地位甚高,在中美知识界重启交流大门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王冀对于近70年来中国领袖政要的回忆,以及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记述,所追求目的其实只有一个:伸张中国文化的理念,缔造“能影响全美政治的政治华人领袖”。只有如此,中美之间才能融历史之精血,缔造真正的传奇。

分享到:
一个人和他亲历的中美外交传奇
“舌尖上的麻烦”此起彼伏
实体书店在“字里行间”寻找一线生机
总统来了又去,厨师永远都在那里
时政理论专著《国家大势》反思中国发展
《十人》展示大时代“80后”文艺偶像
《大学生从军报告》:位卑未敢忘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