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2年08月25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八年募资五千万 资助新生一万八

咸阳:一座城市的全民助学

本报记者 孙海华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8月25日   02 版)

    “收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父母脸上带着忧愁的笑容让我想到了放弃……直到有一天,我接到电话,得知自己可以得到‘希望学子——爱心与你同行’活动的资助。是大家的爱心,让我得到了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

    这样的感谢信,自8月中旬起,团陕西咸阳市委每天都能收到几十封。

    和以往一样,每逢高考结束,团咸阳市委、咸阳市希望工程办公室联合发起的贫困大学新生资助活动便在全市范围内掀起高潮。截至8月22日,今年活动募集到助学金1845万元,资助新生5241名,平均每个贫困新生可领到助学金3500元。

    “今年是这项活动开展的第8个年头。从最初的行政指令式推进,到今天社会各界热情参与,募集金额不断增加,咸阳市汇聚爱心、扶危济困的社会氛围已经形成。”团咸阳市委书记林梅告诉记者。

    今年高考,咸阳市二本上线考生有17561人。而每年,都会有部分学生因筹不到学费难以跨入大学校门。

    “要解决这个问题,单靠个别企业、单位的力量远远不够。我们的经验是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各界,调动各方力量开展捐助活动,让每一名特困大学新生圆梦。”林梅表示。

    和往年一样,今年高考一结束,团咸阳市委的红头文件立即出台。根据文件要求,各基层团组织的工作人员无一例外,走进社区、乡村,逐户走访、重点排查,对成绩在二本以上且家庭经济困难的考生进行摸底,建起最新年度的贫困大学新生资料库。

    接着,这项一年一度、资助特困大学新生的全城大行动就在咸阳拉开大幕。

    首先行动的是媒体。号召捐款资助贫困大学新生的倡议书成为各媒体的当日头条,《咸阳日报》开设专栏,追踪报道贫困生及受资助情况;助学系列报道也成为咸阳电台、电视台关注度最高的节目……

    在咸阳市各个网站,资助贫困大学生的相关信息挂上了首页的重要位置。电信、联通、移动等手机用户几乎在同一时间收到公共信息:“帮助特困新生圆大学梦,我们期待您共献爱心。”与此同时,这一内容还在城区各大电子屏幕上不停滚动播放。

    “活动的形式多样,无论身处这座城市的哪个角落,都能有意无意接收到有关贫困生的各种信息,关心他们自然成了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从报纸上看到号召的80后小伙子杨洋,第一时间赶到了希望办,一次性捐助现金两万元,创下今年活动中个人名义捐款的纪录。

    和杨洋一样,他身边的同事、家人和朋友也感觉到,每年夏天,咸阳就会成为一座爱心之城。捐资助学成为一些人的习惯,许多感人故事不断在这座城市书写。

    7月28日,一名中年男子走进希望工程办公室,除了告诉姓张外,他不愿透露更多的个人信息。他说,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遭遇坎坷,这些孩子缺的只是一次机会,他希望用有限的力量给他们最大的鼓励。交谈中,工作人员得知,老张是一名早年下岗职工,自己做点小生意,捐出的1万元是他半年多辛苦的积累。

    这样的故事举不胜举……在全民助学氛围的感染下,民政、执法、规划等部门争先恐后献出爱心。咸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现场募集善款10万余元;市烟草局职工不到1小时捐款1.6万元;陕煤彬长矿业公司一次性捐助10万元;咸阳皇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捐款3万元;市民营企业家协会的十余名会员,资助14名贫困新生……

    8年来,一整套“公正、公平、公开、透明”原则支撑下的贫困新生资助体系已经建立。为确保助学款发放到每一个真正需要的贫困学生手中,团咸阳市委坚持工作任务分解到机关各部室、班子各成员,严把“筛选、审核、发放、资金”四道关,同时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开展审计,将审计结果及时公布。

    8年来,“希望学子——爱心与你同行”资助贫困大学新生活动已累计筹集资金5000多万元,帮扶家庭困难大学新生1.8万多名。

    “资助贫困新生已成为咸阳团组织服务青年闪亮品牌,成为‘党政满意、社会认可’的重要工作。”林梅表示,团咸阳市委将一如既往开展好这项工作,帮助更多困难学生顺利进入大学校园。

    本报西安8月24日电

确立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广东揭阳着力建设海空两港经济区
中国青年企业家高级研讨班举办
少数民族大学生暑期实习成果分享会举行
百名延安大学新生受希望工程资助
团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闭幕
天津排查校车安全隐患
山东首个海岛志愿消防队成立
图片新闻
咸阳:一座城市的全民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