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2年08月25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信息主导全盘“活”

——记南京军区某防空旅

胡伟 程永亮 黄海峰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8月25日   02 版)

    走进南京军区某防空旅,营区内的大幅标语引人注目:“推进部队建设率先发展、率先转变、率先转型。”

    “率先”不仅仅是他们追求的目标,防空旅更有令人信服的实践。2007年,旅里研发运用全军首个军营信息网格,实现了数据按需获取、资源全局共享、系统综合集成。

    2008年,他们在南京军区率先建成陆军防空兵首个复杂电磁环境训练场;两年后,物联网走进营区,防空旅率先推动信息化、可视化军营向智能化军营迈进;2011年,他们又完成总部赋予的《防空兵基于信息系统训练教令》编写任务。

    旅长张松黎说,防空旅之所以能率先转型、步步领先,在于我们找到了撬动科学发展的支点——信息化建设。

    “数字化军营”初见雏形

    在南京军区某防空旅的战备仓库,装备器材会“说话”。一名基层干部来到仓库说:“需要一箱指挥通信器材!”只见仓库保管员操纵手机样式的遥控器,不远处货架上一个货箱发出“滴滴”声,闪着红光。“就是它,搬走吧!”

    “有了物联网支撑的手持机PDA,调取物资器材真正做到随时能‘大海捞针’,而且想捞几根捞几根,想捞哪根捞哪根!”仓库保管员、下士黄东坡晃了晃手中的遥控器自豪地说。

    黄东坡解释了仓库物联网的基本原理:把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局域网连接起来,将物品信息录入数据库,在物品模块中嵌入“电子标签”,就可监控管理物品流通的全过程。

    正说着,一辆运输车准备驶离。

    “别急,漏了两个北斗机箱!”现场组织装载的作训参谋谢光华拿着手持机PDA,敲击按键后,车上装载的物资名称、数量一目了然。过去爬车厢费时费力检查物资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物联网技术使‘人找物’变成‘物找物’,解放人力,节约时间,提高效益,部队战斗力也随之水涨船高。”旅长张松黎说,旅里已建成车辆、枪支、火炮等装备物资器材局域物联网,使调取物资器材精确到位、装备故障检测时间缩短一半以上、故障预防能力提高80%。

    近3年来,他们还依托信息网络技术,将战备管理、空情接收与分发、通信指挥、网络视频和电视电话会议等“捆”在一起,建立联合作战值班室,引接空情态势、气象水文等10类信息,建立程控电话、网络指挥等8条指挥链路,打造出“24小时中军帐”。

    他们构建以信息系统为支撑的网络化信息运行处理平台,将各级指挥机构、火炮、导弹战车等武器平台连为一体,5个人就能指挥一场防空战,指挥所内部信息共享时间接近实时,一个防空兵群可同时指挥控制的营数量翻了一番。

    旅里还开发了网上“公用信息服务系统”,具有休假审批等12项“一站式”服务功能,机关各业务部门把办公室“搬”到网上,凡涉及官兵日常生活服务内容的工作,都能在网上得到及时答复。

    信息化,真真切切地改变着该旅的作战方式和建设模式。旅领导介绍,近5年来,这个旅发射51枚导弹全部命中目标,并两次荣获“全军基层建设先进单位”,获得全军军事训练一级师旅级单位,两次被南京军区记集体三等功。

    全军首个军营信息网格投入使用

    在防空旅的营院内,部队营房似乎有些陈旧,但他们真正骄傲的是深埋在地下的光纤和线路。

    旅长张松黎是一位老防空兵,见证了旅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早在1999年,这个旅的信息化建设就开始起步。当时全旅只有10多台电脑,而如今已实现光纤到营连、网络进班排,并建成21个指挥训练室、56个网络训练室,拥有100多个功能网站。

    他说:“信息化建设是跨部门、跨领域的系统工程,不是某一时、某个人、某一任的事,只有紧跟军队信息化建设发展浪潮,统筹规划,持续发力,才能有所作为。”

    信息化建设初期,旅团营3级、司政后装各部门纷纷建起自己的办公、训练系统,一派热闹景象。然而,实际训练中,却出现“上下不能呼应、左右不能相顾”的尴尬局面。

    防空旅于是设立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这些年,防空旅每年都修订《信息化建设规划》,由首席信息官、副旅长周唐军牵头组织研究论证,统筹协调各单位、各部门间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和步骤,防止分散建设、重复投入和资源浪费。

    几年前,时任旅长洪江强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时,听到南京解放军理工大学教授刘鹏关于网格技术的讲座,引起他的兴趣。学习结束后,洪江强邀请刘鹏到部队论证。

    随后,在上级党委的支持下,防空旅与刘鹏所在的全军军事网格研究中心合力攻关,2007年,全军首个军营信息网格投入使用,旅里实现战备管理系统、情报资料管理系统、作战数据库等信息“孤岛”之间互通、融合,网上教学、办公、事务管理等各类数据共享。这个系统发展完善后还在南京军区部队推广应用。

    2011年,张松黎担任旅长后,接力推进军营信息网格建设,专门成立作战数据工作站,旅、营、连3级数据组定期更新部队参加重大演训、科研攻关等任务时采集的数据,每半月组织一次数据检查,确保作战数据常态“保鲜”、真实可靠。

    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近日,该旅正在组织一场信息系统联调联试演练。“这次演练由信息保障中心实施,构建起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保障网络,推动信息保障力量由‘各自为战’向‘联袂出击’转变。”旅政委唐向阳介绍。

    随着部队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作训、侦察、通信等各个信息管理和保障部门“烟囱林立”,信息资源自建自用、流通不畅日益成为制约部队信息化建设的瓶颈。

    针对信息保障力量分散的问题,旅里经过调研论证,在不增加编制的前提下统筹信息资源,组建信息保障中心,下设6个信息保障小组,平时融合公共资源实时共享,战时遂行作战数据信息保障任务。

    “群指挥中心遭病毒侵扰!”“与下级联络遭受干扰!”面对各种突发情况,旅信息保障中心主任边树兴果断下达指令:“各组按照预案,抽组信息保障力量,到达5号地域,排除故障。”分散配置的各类信息保障力量闻令而动,一支综合信息保障分队随即编成开进。

    “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唐向阳常常对官兵这样说。

    早在几年前,该旅就大力开展模拟化训练,建立起覆盖7个专业12类125件(套)模拟训练系统及装备。如今,100%主战专业普及模拟训练,100%信息装备经受过复杂电磁环境的检验。

    然而,由于各个模拟训练系统之间相互独立,无法实现有效融合,去年年初,该旅决心打造集网络训练、模拟对抗、作战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模拟训练中心。他们筹措经费500万元,苦干1年多,建成网络模拟训练中心。

    今年7月,该旅依托网络模拟训练中心,采取远程异地同步、全程自主对抗的方法,与兄弟单位首次展开防空兵部队网上指挥对抗演习,网上要素集成训练、网上指挥对抗演习模式逐步成为常态。

    近年来,他们先后突破17类作战难题,完成68种器材、软件的改造与研制,先后有41项研究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

确立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广东揭阳着力建设海空两港经济区
中国青年企业家高级研讨班举办
少数民族大学生暑期实习成果分享会举行
百名延安大学新生受希望工程资助
团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闭幕
天津排查校车安全隐患
山东首个海岛志愿消防队成立
图片新闻
咸阳:一座城市的全民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