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09月03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不盲目升本,不追求规模大而全,上海高职在中国高职中成了一道特殊风景——

破解上海高职现象

本报记者 梁国胜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9月03日   11 版)

    上海东方学者、上海医科高等专科学校外籍教师玛丽·莱姆在给学生上课

美国籍老师Edward Boudreau(爱德华·布德罗)在上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WPP学院的英语会话课上与学生面对面互动

    到海外办学一直是中国高校的梦想,如今,已经有学校走出了这个梦想的第一步。日前,来自上海市教委的消息称,中国高职将首次到美国办学,输出优质职业教育。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已启动“芝加哥分校”建设,从明年起这所分校将与芝加哥市立大学联盟合作招收美国本地高中毕业生,第一年初定招收300人,以后将逐步扩大招生规模。 

    这一消息,在业内引起很大反响。

    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走出去”只是上海高职院校迈出具有代表性的步伐之一。目前,上海的高职院校保持着“438”的格局,即有4所国家级示范高职,3所国家骨干高职,还有8所上海特色高职。这些高职院校不盲目追求升本,不追求规模上的大而全。对内,它们无一例外在提升内涵上下工夫;对外,这些高职院校无不把办世界一流的学校当成自己的办学追求。

    上海高职现象悄然跃入了人们的视野,并等待人们用心品读。

    日前,中国青年报记者走进上海高职,进行了一系列访谈,期待能够破解上海高职发展的思路,理解上海高职,前瞻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不盲目升本,追求学校办学的专业化

    一段时期以来,国内高校追求“升格”的劲头一浪高过一浪,竞相攀比。专科院校要升本科,本科院校要争硕士点,有了硕士点还要争博士点。

    然而,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目前是全国唯一的一所警察类专科学校。曾在教育部特批专科学校里办过本科、且连续试办过4届,并已具备“升本”的条件。但是,学校领导最终决定主动回归专科,不盲目升本。所以,这么多年来,当其他专科警察院校纷纷“专升本”后,这所学校依然顶着“专科”的“帽子”。

    2012年,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的应届毕业生有700多人,这些学生毕业之后的从警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该校党委书记郑万新告诉记者,这些警察学员当初招进来的时候已经具有一定的学历,其中70%是本科,1%~2%为研究生,其他才是专科学历。

    尽管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招收的是第二专业,但招生非常火爆,连续几年的录取比例接近10∶1。原因之一,是该校入学就解决了学员的公务员身份,只要能够顺利毕业完成学业,一般都会在毕业之后上岗成为人民警察。

    据了解,在去年毕业的700多人中,专业类别就有200个,“公安讲究团队作战。不能都是学文,需要集体的力量和智慧,需要各种专业背景的人。”郑万新说。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的选择让人诧异。郑万新的另外一个身份是上海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副局级待遇。有人说:“升本之后,您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享受正局待遇了。”但郑万新告诉记者:“必须要牺牲一些个人利益。上海公安教育目前需要培养的是保证上海城市发展安定环境的警务人才,这样的警务人才不应简单地追求学历高,而应当追求素质高、技能强,符合公安机关的用人需求。”

    在他看来,倘若专科院校达到有关部门规定的各方面条件,应学校发展之需“升格”为本科,当然无可厚非。但是,这所专科院校能在滚滚“升本”潮流之中,逆流而行,不想着争面子、争经费、争资源,是从学校自身定位和社会需求的角度来考虑学校的不可替代性的。

    同样,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也是国内唯一一所培养出版印刷领域高层次人才的专科学校。在国内的专科类学校里,该校给人的感觉“很冒尖”,因为行业中大量的骨干人才都是从这里毕业的。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每年的招生人数不超过1600人,校区占地总体面积才53亩,是真正的小而精。校长陈敬良告诉记者,学校培养的数字印刷和数字出版方面的毕业生,目前列为上海市的紧缺人才类型,可以按照本科生待遇申请留沪的居住证。学生还没有毕业就被订光,熟悉的企业经常想走后门招人。

    “并且,学生毕业后,有17%左右能够进入上海理工大学续本。”尽管陈敬良坚信,世界上没有一个学校一百年不升本,但在目前,他依旧坚信高职的办学模式更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他打比喻说:“故宫宏伟,是一流建筑;苏州园林小巧,也是一流建筑。无论是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还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或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大学都可以办出一流水平。”

    体制灵活,打造学校内的“特区”

    “为何学生到了水晶石学院就变得特别认真了,很少有上课时玩手机或者玩电脑的,原因是什么?”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常务副院长潘家俊在会议室里向学校的几位院长提问。

    水晶石数字艺术学院副院长凌本新说:“学生在那儿,都在职业化地做项目。学生感觉不是在学校,而是在企业。因此能够很快进入状态。”他告诉记者,水晶石学院的教学模式很明确,学生的每个能力模块都十分清楚,并分为初级、中级、高级3个等级。进入之后,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和设计能力,担任教学的老师都有几年以上项目制作经验,有的老师还曾经承担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项目。“水晶石是我们学校的教育特区”。

    该校的职业教育特区不止一个。

    该校目前还与全球第一大传播集团WPP成为合作伙伴,尝试全新的办学体制。2011年,两个“特区”成立,水晶石学院在三年级学生中选了120人、在2011级新生中选了90人。WPP学院的首届学生是通过笔试、面试从全校1200名新生中选拔出来的,专业课教材由专业人员编写,大部分专业课全英语授课。

    校企合作常见的模式是学生先在学校学两年半,然后到企业实习半年。潘家俊说,“实践下来,我们发现这样培养应用型人才还是‘学用脱节’,效果不好,在学校教课的时候都是按部就班,课程都是教务处给排好。真正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必须倒过来,从一开始就让企业介入,课程由企业导师来提供并设计。”

    在“特区”,谁来上课、上什么课、怎么上课,都由企业定。比如,水晶石的企业专家委员会确定课程,然后从公司里挑选老师:工作3~5年、至少做过2个国际项目的,可以上初级课程;工作7~8年、做过10个以上国际项目的,可以教高一级的课程。而在WPP学院,院长由奥美集团大中国区董事长宋秩铭担任,专业讲师团队由来自海外的企业高管组成,目的是打造国际化的营销传播人才。 

    特区的优惠政策和灵活性让其他学院的老师看着眼红。在水晶石学院,所有老师都来自企业,没有一位来自学校。潘家俊说:“不是我们的老师不想去这个学院,而是去了教不了。因为没有一线工作经历和经验,新知识新技能不掌握,而有些课本知识虽然有用,却也讲不‘活’。”

    “特区”是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作为国家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产物,属于先行先试,特事特办。屈指算来,该项目从意向到启动,不足一年。WPP集团首席执行官苏铭天爵士为此大加赞叹:“‘中国速度’是一件让人难以置信的事情。”

    “与WPP集团合作办学,培养高端传播及营销创新人才,建立一个国际化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提升高职的品牌,这是学院根据国家教育部要求,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路的一次尝试”。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姜鸣院长如是说。

    国际化办学:一个老外团队提升起一个专业  

    上海为引进高端人才,专门“重金”聘用东方学者,在第一批的48名东方学者中,有3名老外。目前执教于上海医科高等专科学校的玛丽·莱姆,就是其中之一。为了完成教学梦想,玛丽从美国“搬”来了她的整个教学团队,浩浩荡荡一行17人。 

    说起玛丽和上海的缘分,还得追溯到1998年。当时,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了多个中外合作教学项目,中美合作护理专业就是其中的一项。作为合作方的美国鲍勃·琼斯大学、格林威尔医院集团,派出他们的护理专业讲师、圣佛朗西斯医院行政主管玛丽·莱姆博士作为专家到上海担任该合作项目的外方主任。

    玛丽来到学校之后,总结出了当前护理教育和实践中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一是护理院校传授的执业标准低于国际认可的水平,教学计划、教材、教学内容、设备更新等都存在差距;二是护理教育层次不清晰,本科、专科、中专等不同层次的学校存在各自为战的局面;三是课堂教学、模拟病房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的标准不统一。

    玛丽从美国“搬”来的17人的教研团队,常驻学校,也把国际认可的一整套护理操作标准原原本本地移植到学校来,包括重新制定学生教学计划,编制教材,建立护理材料库、音像资料和实训设施等。“老美团队”的教研领域,覆盖了内、外、妇、儿、基础护理以及精神护理等护理学的所有领域,推动着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学这一学科建设飞速前进。 

    2003年,在玛丽的组织推动下,来自中国、芬兰、挪威、荷兰、澳大利亚、美国等8个国家的知名护理学院共同商议成立了“国际护理教育委员会”,定期举行国际护理教育会议。

    如今,随着在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也在国际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上海护理的地位慢慢得到了国际的认可。“老美团队”给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留下一个过硬的纪录:该校学生在“美国国家注册护士执照考试”的通过率超过80%,而在美国,非本土外国护士参加这一考试的平均通过率也仅为30%~40%。由于长期有一支国际的队伍,该校实现了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芬兰、瑞典、挪威、荷兰等9个国家19个学院实行学制互通、学分互认。

    “至此,学校才有了到美国办分校的底气。”该校校长巫向前告诉记者。

    除了上海医科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其他高职院校也在国际化上做足了文章。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引进的“海归”教授石子坚,更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第一位加入美国特警队伍的中国大陆留学生,曾多次担任美国政要的贴身保卫。经由他的悉心调教和“魔鬼”训练,学员将实现从普通警察到特警的跃进。

    2008年10月,早年在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做过学生,也当过老师的沈成旸应邀从美国纽约回到母校,成为该校首位“海归派”的专业带头人。他的夫人,改革开放之初全国仅有的几位著名首饰设计师之一——卢蕙卿也一起返回,成了他工作上的最佳搭档,成为迄今唯一既无高学历也无高职称的“东方学者团队”。

本报记者 梁国胜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09月03日 11 版

破解上海高职现象
印杰:上海高职不办“万人校”
上海高职贵在“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