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9月0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品评天下

中国人以超越极限的力量书写长征文化

——读“长征文化系列丛书”

紫文扬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9月04日   10 版)

    近日读由李世明、田修思主编的长征文化系列丛书,思绪万千。诵读一句句长征标语口号,品酌一首首长征诗词歌曲,思考一次次长征重要会议,领略一场场长征战役战斗……感觉灵魂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重走了那波澜壮阔的长征路。掩卷深思,心灵得到涤荡,思想受到震撼。

    我感到这不仅是一套介绍长征文化的丛书,更是一套系统解读长征文化的教材。丛书通过系统地介绍长征重要会议、长征诗词歌曲、长征标语口号、长征战役战斗,还原了中国革命史中一幕幕惊心动魄、绝境逢生的场景,呈现了长征全程的完整轮廓,体现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并使人们真切地认识到,长征是一条从挫折走向胜利的曲折之路,是一条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践之路,是一条拨乱反正实现大团结的战斗之路。中国人以超越极限的力量书写了长征精神。

    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物质观念更加普及,我军部队官兵对于长征的认识、对于长征文化的解读、对于长征精神的感悟,少了载体、途径和平台。特别是对80后、90后官兵来说,对长征的认识越来越概念化,长征,更多时候成了一个口头“案例”,往往更需要真正体会那种铁心跟党走的赤胆忠诚、战胜艰难困苦的豪迈气概和军民大团结的强大凝聚力。在这个时候出版这样一套丛书,对部队的教育意义十分重大和深远。书中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呈现,给人以巨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当今,虽然一双双草鞋踩出的脚印在历史风雨中渐行渐远,但我们仍要探寻这段历史,让长征路线永久镌刻心中。

    记得长征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时,陈述的理由中这样说:“中国人以超越生命极限的精神为人类贡献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长征文化。”读完此书,眼前浮现出这样的情景:长征路上的红军,衣衫褴褛却红旗飘扬,形容枯槁却信念如铁,他们像悬崖上的石头,只对光明和自由敬礼,否则就宁愿粉身碎骨。我在想,对于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来说,还有什么能比长征,更加强烈地震撼思想、更加严峻地拷问灵魂、更加持续地锤炼我们的信念?!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正因为艰苦卓绝、惊天动地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华民族才能触探到民族的精神强度和意志极限。同时警示我们,要警惕“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切实以长征精神来武装头脑、铸牢信仰、增强能力、履行使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丛书收集的长征重要会议、诗词歌曲和标语口号不仅是宝贵的文化财富,更是恒久的精神财富。只有经历凤凰涅槃般的苦难历程,才能铸就日后的光彩辉煌。当今,长征时代已定格为历史,但长征精神是我们的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它既是中华民族崛起的思想星火,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思想灯塔,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为国家、为民族无私奉献。作为红军传人的我们,要时刻谨记身上担负的责任,自觉用长征精神指引方向、激发斗志,从长征文化中汲取克服困难的勇气,积蕴意志与力量,学习红军将士的精神,“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在新的征途上,要把长征精神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在我军青年官兵中进行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不懈,把长征精神代代相传。要用实际行动再造长征精神,走好充满挑战和荣光的新长征之路。

分享到:
中国人以超越极限的力量书写长征文化
温故北京城建十年生与死
《南沙探秘》:追溯中国南沙海权的历史渊源
回味名家笔下的老济南
《争议圆明园》:保存文明的记忆
想象力之外的女人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京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