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军装,头戴蓝盔,代表着和平与正义去监督交战双方停火。听上去,军事观察员的工作充满了刺激和挑战,让年轻人羡慕不己。
截至2012年4月底,中国共向联合国23个任务区派出1425名军事观察员,目前仍有80多名军事观察员在联合国10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
“要成为一名维和军事观察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国维和问题专家蒋振西说。蒋振西是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研究员,曾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军参团工作十余年。
他说,要成为一名派往任务区的维和军事观察员需要经过层层严格选拔和考核,最后还要培训合格才能过关。我国军事观察员的选拔由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负责,培训由相关军事院校和国防部维和中心共同负责。
每年,国防部会根据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人员需求情况,从解放军现役军官中选拔一批军事观察员候选人参加测试,测试内容包括综合英语能力和车辆驾驶等。
考核通过后,会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全封闭培训,维和常识、维和英语、军事观察员业务、标准通联用语、电台使用及规则、维和案例研究、复杂地形车辆驾驶、联合国维和办公系统、军事地形学、防雷知识、急救与防病、野外生存、谈判技巧等都在培训之列。
经过考核合格的候选人,将被录入我军维和军事观察员人才库,适时外派。在派出之前,军事观察员还将进行为期一周的封闭式强化集训。
蒋振西介绍说,军事观察员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不携带武器。在执行任务中,军事观察员往往单独行动,严格保持中立,不携带任何武器,也不配属维和分队,独立地开展工作。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一线观察、巡逻与报告。军事观察员的食品、生活用品、住房等问题也常常需要自理,需要自己去租住民房、自己做饭、自己开车。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工作特性,军事观察员的综合素质都很高。我国的军事观察员群体,特别能吃苦、能战斗、守纪律,政治素质高,使命感、荣誉感强,管理严格。中国军事观察员首先是在联合国决议下执行任务,有一套严格的工作体系。同时,我国每次派出的军事观察员设有领队,有党支部或党小组,还要受中国军队的条令条例约束。过去22年间,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中国军事观察员,每一位都获得过联合国颁发的勋章。
蒋振西说,这些年来,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有较大的发展变化,军事观察员的任务内容也在拓展。维和行动逐渐形成完整链条:从预防性部署,到调解冲突、斡旋,达成和平协议,再到维持和平,现在还有建设和平的任务,比如帮助停战地区裁军和监督选举等。
“参与维和行动,对中国军人来讲,最重要的收获是开阔视野。国际规则、任务考验,对于军人素质、军队管理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去过没去过肯定不一样,这些都是看不到的财富。”蒋振西说。
我国派出军事观察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始于1990年,至今已22年。我国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之后,对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经历了一个观察思考和逐步参与的过程。由早期的“不投票,不分摊,不派人”,逐步过渡到深入参与。
蒋振西介绍说,1988年中国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开始准备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并展开选拔培训。1990年,中国第一次派出5名军事观察员到中东“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维和任务区。1992年,中国又向联合国柬埔寨临时权力机构派出第一支工程大队,这是中国早期参与规模最大的一次维和行动。
2001年,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成立,目前整个机制完善,派出人员的层次也不断提高。以前多是普通军事观察员,现在已有两位任务区司令,还有多名高级联络官、分区司令等。这是联合国对中国军队和中国军人的充分肯定。
目前中国军队仍有2000多名维和人员参加11项联合国维和行动,在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是出兵人数最多的国家,既有军事观察员,也有工程、医疗、运输人员和警察。
同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大幅提高了在维和行动中摊款的份额,加大了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财政支持。2010年,中国分摊的联合国维和摊款达3亿美元,占维和行动费用总额的近4%,在联合国排名第七。
蒋振西说,20多年的维和行动,使中国有了一支优秀的维和骨干队伍。除了开阔视野、熟悉国际规则、提高素质之外,参与维和行动也提高了部队的危机处理能力。同时,参与维和对部队管理也是一种锻炼。在国际高度关注、信息公开的环境下,部队如何管理,如何快速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如何展示中国军人形象,都是很好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