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9月1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公权力不该为个别人错误编故事

毛建国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9月12日   02 版)

    近日,有网友在某论坛发帖称,陕西省绥德县境内数处林木被毁,群众举报一直不见处理,林业派出所民警却在上班时间玩游戏、看电影。10日中午,绥德县纪委回应,警察上班看的是破案电影。(《南方都市报》9月11日)

    在看电影前面加上“破案”两个字,前者是娱乐,后者是学习,性质立马就有了变化。只是在网络时代,有图也就有真相。画面上的视频经截图搜索,发现和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木府风云》第38集25分54秒的画面非常相似。分明就是一部古装电视剧,怎么穿越成了“破案电影”?

    又是一个公权为个别人的错误编故事的典型。身为警察,在上班时间玩游戏、看电影,这样一幕虽然让人气愤,但实事求是地说,这在许多人看来,也未必是多大的事。用工作电脑做非工作之事,类似的经历,恐怕许多人都曾有过。即使以管理较严格、人员素质高著称的外企,这样一幕也不能完全杜绝。最大不同在于,这样一幕在公职人员身上发生得更多而已。

    本来在处理上,这也不是什么难事。既然有图有真相,那就严格对照相关规定加以处罚,然后在最快的时间内把真相告知公众,把结果通报公众。这么做,是最好的应对,不仅不会把事件扩大化,相反还会赢得公众的认可。

    可现在,相关方面不仅没有这么做,竟然编出了一个“看破案电影”的故事。如果说一开始,大多数人针对的只是两个民警,极少一部分人针对的是背后的公权;那么,现在因为编故事,绝大多数人开始针对公权。从这里,公众读出了官官相隐、官官相护,联想到了权力私有化。连有图有真相都可以编故事,为了掩饰一己之过,还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可以说,因为公权编故事,这时候事情已经变成了事件,矛盾已经转嫁到了政府部门身上。

    表面上看,这是舆情应对的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今天公职人员身上的任何一点缺陷,都有可能通过网络被放大。这时候从舆情应对上讲,应该不掩饰、不推诿,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谁生病谁吃药,公权不应该为个别人的错误背书,更不应该为个别人的错误编故事。“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出现几匹害群之马,并不出公众意料,公众紧张的只是公权的应对。真要做到了开明开放、坦诚坦荡,事情就会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化解,公权的表现甚至还会受到舆论的赞扬。

    再往深里看,这是公权品性问题。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诚实是最基本的权力品性。相关方面之所以抛出“看破案电影”之说,从根本上讲,还是品性使然,想忽悠公众,想把事情掩饰过去。一个谎言需要无数个谎言才能圆场,但在第一个谎言出现时,总是把公权想得太聪明,把公众想得太糊涂。有着这种不诚实的品德,抱着把事情掩饰过去的想法,自然会有一连串扭曲变形的做法出现。

    公权力不应该为个别人的错误编故事。明明是一件不大的事,一件处理不难的事,结果演变成了一个事件,而且把矛盾转移到了公权身上。叹只叹,某些地方总是做这样的蠢事。

分享到:
国家利益面前应搁置口水争议
局长办公室门口的摄像头躲的是谁
“登报检查”的羞辱和劫掠
不能要加薪,就无尊严可言
医药勾结下,只有病人最无辜
公权力不该为个别人错误编故事
撕裂的标语后是象牙塔的功利化
消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