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9月17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江苏教育厅长现场问道高职

本报记者 梁国胜 通讯员 孔明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9月17日   11 版)

    高建刚(左)与沈健(右)在一起

    近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在苏州召开全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现场推进会。作为全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是此次会议的参观现场之一。该校以“教学工厂”为特色,通过辅助孵化校友企业“依维特科技有限公司”来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一下子就吸引了江苏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省教改办主任、省教育厅厅长沈健等与会领导的目光。

    沈健厅长一行踏入这个借鉴新加坡职教经验打造的“教学工厂”,首先迎接他们的不是学校领导或系主任、专业负责人,而是该校的一名优秀毕业生高建刚。高建刚向沈健厅长介绍,自己是学院精密工程专业2000届的毕业生,毕业后自主创办了苏州依维特科技有限公司,2004年应学院邀请,把企业迁回母校作为“教学工厂”,与母校进行产教研一体化的深度合作:公司既是生产基地,同时也是专业教学场所。

    “学生来实训,又为你生产产品,那产品的质量能控制吗?”沈健厅长直击校企合作要害的提问,让高建刚有些意外。高建刚介绍说,公司主要提供金属材料等产品的精密加工服务,刚开始合作时,很多学生做出来的产品都报废了,公司因为产品质量问题确实吃过亏。后来,公司开始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团队,并且校企双方都建立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过程控制”将生产、教学、实训融在一起,大家都按制度办事,较好地度过了创业最危险的过渡期。

    高建刚边介绍边向沈健厅长展示自己的生产车间、产品和管理流程。这个刚过而立之年的创业者,用自己与母校共同奋斗的10年青春,赢得了沈健厅长的赞扬。而他接下来介绍的情况更让沈健厅长感兴趣。他说,和自己一起毕业的首届72名同学,经过10多年的打拼,现在要么做企业老总,要么自主创业,他们这个班被誉为“总裁班”。

    当得知“总裁班”的同学创办的大多是“小微企业”时,沈健厅长顿时面露忧虑,亲切地询问这些小微企业的年轻创业者平时都会遇到哪些实际困难?尤其是在参与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特别期望政府能够给予哪些帮助?从校企合作细节到政府政策建议,沈健厅长一路层层深入的发问,一路设身处地的征询,让高建刚由开始的有些意外变得心中充满暖意,顿时打开了话匣子。

    高建刚说,自己遇到的可能是目前绝大多数小微企业都面临的共性问题,成本高、融资难、用工荒、税收重,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壮大。自己从职业教育的“产品”变成职业教育的参与者,确实比其他创业的同学更加幸运,因为母校给自己的帮助与支持是他创业的动力。他希望政府对实际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能在减免税收、贷款发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有效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谈到母校的支持,高建刚也把目光投向了站在一旁陪同沈健厅长参观的学院院长单强身上。单院长会意地继续介绍双方在合作中如何破解难题,如何获得“双赢”。他说,对于高建刚来讲,学弟学妹们就是最好的企业员工梯队,老师们则是最好的企业研发梯队,学院是高建刚在人才供给和科研创新方面的坚强后盾。而作为学院来说,学院不需要花钱购买昂贵的设备,不需要支付设备维护人员工资,而企业的生产级设备却能够提供学生实训共享,企业导师参与教学能够扩充学校师资实力,真实的产品制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成本意识、质量意识,还能节约实训耗材,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才培养的成本,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单强感慨道,“教学工厂”里呈现的一切,为高职同行提供了一个校企合作提升职业教育育人质量的成功案例。高职院校可以对高建刚这样的成功校友的职业成长路径进行复制,总结他们成功、技术、性格等方面的内容,构建优秀校友成长模型,把这个模型带给学生,复制他们的成功,让高职学生离成功更近。

    几分钟就能走完的一个校企合作考察点,沈健厅长似乎走得特别“漫长”,特别“深入”,特别“深刻”。在热烈的交流和讨论声中,沈健厅长走向下一个考察点,而更多的与会嘉宾涌向了高建刚,开始他们关于校企合作、教学工厂等问题的轮番发问。

分享到:
重拾国企参与办职教的责任
江苏教育厅长现场问道高职
向着大学方向,一个人前进
别让“内涵建设”成高职院校时髦口号
成都建设国际职业教育“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