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数据线
一位正在演讲的工程师,希望向观众展示自己手机里的照片。由于没有带数据线,他只能临时借一个。只不过,这个借来的数据线是位真人:一个人伸出手指,轻轻触摸手机,就在另一只手触摸接收器时,存储在手机里的照片一下子出现在大屏幕上!
这可不是魔术表演,而是一家科技公司展示的新成果。这种叫做Connected Me的人体传输技术利用的是“电容耦合”技术,通过人体内自然产生的信号,让微弱但安全的电信号通过体内,实现人体和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
想想看,在不久的未来,谁还需要数据线?一切都在弹指一挥间!人们见面寒暄,只要握个手就交换了电子名片;到了超市忘带钱包也没关系,伸手摸摸收银台,就能用电子账号结账。
这项刚刚从实验室出来的研究成果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要知道,科学家们可是早在上世纪末就开始努力了。这次的成功让负责展示的工程师说话的声音都带着颤抖。“它终于管用了”,这个声音继续颤抖着补充,“虽然只是偶尔管用”。
跟植物人唠唠嗑
英国神经学家安德里安·欧文的工作是,每天对着植物人说话。就像一个热情的街坊大婶,他跟闭着眼睛的病人唠嗑:你有姐妹吗?你父亲是叫亚历山大吗?现在正是网球公开赛时期,你能想象自己打网球的样子吗?
虽然面前的植物人一直默不做声,欧文却知道他们的回答。在提问的同时,欧文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机,对病人的大脑皮层进行扫描。扫描数据显示,植物人受损伤的大脑某些特定区域发生了血流变化,活跃的大脑活动产生了花花绿绿的数据线,“亮得像棵圣诞树”。
经过分析,欧文读出了植物人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心思——他们的大脑活动和健康人的大脑活动模式惊人相似,这意味着,植物人不但能够理解问题还能够给出回应。这项研究也被称为“决定植物人患者生与死的分水岭”。
利用这种方法,欧文可以实现在半个小时内向植物人提出200多个问题。他会跟他们开玩笑,告诉他们今天是个大晴天,还会问他们是否感到疼痛,以此帮助医生调整用药处方。谁也不知道接下来还有多少问题要解答,但对欧文来说,只要他们还没有醒来,他就会一直问下去。
用电脑代码书写生命
身为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工程学教授,柯文特常常接到诸多来信:“报纸上天天说发现了‘癌症基因’,为什么科学家还不能把这些病一网打尽全治好呢?”
换在以前,柯文特会耐心地解释,癌症不是一个基因搞的鬼,它包含了成千上万的问题。不过现在,他可以骄傲地宣布:距离“一网打尽”为时不远了,因为他们有了个强大的帮手——电脑程序。
根据《细胞》杂志上月发表的研究成果,柯文特和另一独立研究机构实现了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联姻。他们利用计算机代码制造出全世界第一个“虚拟细菌”,以此模拟微生物的生命轨迹。
科学家们使用了128台计算机,模拟出一个细菌525个基因中每个基因的详细情况,甚至在分子层面绘制出该细菌的具体情况。这下子,未来想要知道一个疾病的本质,可能就不必大费周章地熬时间等待生物实验,只要敲击键盘就能迅速揪出引发疾病的元凶。
现在,柯文特还在继续写着代码脚本,他试图用遗传代码合成出基因组,来回答一个终极问题:“生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