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9月27日电(实习生金艳璐 记者崔玉娟)今天,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徐帆、总政歌舞团歌唱演员雷佳和中国杂技团魔术演员李宁一起做客中青在线第41期“劳动·创造·奋斗”——“我的青春故事”励志教育访谈节目,和大家一起分享他们不同的成长故事和人生经历。
徐帆12岁与舞台结缘,在湖北省戏曲学校学习京剧;15岁那年,她又报考了武汉市戏剧学校的话剧专业;1987年,她得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中央戏剧学院要联合办班,优秀的学生毕业可以分配到人艺,于是她选择来到北京报考。
来北京上中戏改变了徐帆的一生。面对自己选择的艺术道路,她说:“上学的时候吃苦、坚持都是对毅力的考验,重要的是要调节自己的内心;所有的经历都是宝贵的,演员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观察,观察自己,观察别人。”从艺几十年来,徐帆共完成了36部电影、32部话剧和65部电视剧。谈到自己的工作产量,徐帆平静地说,“其实我从来都是控制工作量的,因为我不仅要追求数量,更需要追求质量。但在追求质量的同时,也要能容忍自己有瑕疵,有问题不可怕,关键在于要勇于学习,承认错误。”
2008年,前来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各国政要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张刻有《中华56民族之歌》的CD,它的主唱者是总政歌舞团演员雷佳,她的声音被格莱美奖评委誉为“最中国的声音”。
15岁时,雷佳一个人坐长途汽车,从湖南益阳赶到长沙参加湖南省艺术学校的招生考试。最终,她用一曲《父老乡亲》打动了在场的老师,获得了在艺校学习的机会。18岁时,她再次只身一人踏上去北京报考解放军艺术学院的道路。
2001年,雷佳演出了她的第一部舞台剧《再别康桥》;2009年,她主演的《木兰诗篇》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木兰诗篇》在俄罗斯等国演出时没有使用任何扩音设备与电声设备,完全依靠演员的声音和剧场的声响来完成节目,这对中国的传统歌剧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李宁16岁起开始接触魔术,但这条艺术道路并不顺利,中间的10年里他卖过服装、也在当铺里做过。经历过无数的思考与挣扎,1999年,李宁毅然决然地回归魔术舞台,他曾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魔术师,必须得有自己独特的符号,他想到了川剧的变脸、中国的变服装、变纸伞。
通过不懈的钻研和努力,2000年,李宁终于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魔术节目形式——《移形换影——三变》,这个节目一经推出便获得空前反响,2001年,该作品上了当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也是那年,李宁获得第十六届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魔术比赛的“金魔术棒奖”,他是获得该奖项的唯一一位亚裔人士。
“在我最迷茫的时候,我想到了李素丽大姐的事迹,她作为一个售票员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干得如此出色,为什么我不能把魔术当成为之奋斗的事业来追求呢?”于是,李宁摆正心态,踏踏实实静下心来研究魔术,在自己的事业道路上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