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结果显示网速快如“火箭”,但实际情况却是网速慢如“牛车”,网友对此深表无奈。“我的网速究竟是多少?”
近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对居民使用的宽带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全国固网宽带用户达到的实际带宽仅是标称带宽的55%,这意味着,用户在宽带上的花费近一半都是冤枉钱。
央视报道称,北京的苏小姐由于嫌原先使用的4M(兆)宽带网速慢,遂将其提升至6M。但钱是花出去了,网速却没有得到显著提升。同样的情况不在少数,北京的郭先生也感觉家里的6M宽带与之前安装的3M宽带网速相差不大。
与用户使用感受相反的是,一家名为“英联宽带”的运营商在宣传中强调,用户购买的宽带都是独享的,不会受其他用户上网的影响。例如,用户买的是6M宽带,网速就能保证有6M。
但经过专家监测,苏小姐家的带宽最高的时候只有3M,最低的时候甚至不到1M。这说明她使用的宽带,并非是服务商之前承诺的独享宽带,而是共享宽带:多个用户共享一条宽带,上网的人越多网速越慢。
去年年底,国内第三方调查机构DCCI(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中国宽带用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绝大部分互联网用户所使用宽带的实际下载速率低于宽带运营商提供的名义宽带速率。理论上,使用4M、2M宽带的用户,网速应达到512KB/S、256KB/S,但事实上,二者平均上网速度分别为232.7KB/S、142.2KB/S。
对于宽带不“宽”的现象,专家解释称,宽带属于垄断资源,二三级运营商能够以较低的价格从联通和电信等一级运营商手里购买一批带宽,然后以“一带多卖”的方式提供给终端用户。而在宣传上,这些公司往往会故意混淆概念,把“标称带宽”当“实际带宽”兜售给消费者。分析人士估算,运营商倘若真以此价格“货真量足”出售给用户,恐怕会亏得“倾家荡产”。
而对于网络上流行的几款网速测试软件“失灵”的现象,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在微博中称,“躺着也中枪”。他表示,360测速软件并没有故意帮运营商把速度测高,并暗示有运营商搞“小动作”:人为地对测速数据做缓存。
截至目前,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对于此次网络带宽问题的报道,均未做出正式回应。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互联网网民达到5.41亿人,使用4M及以上宽带产品的用户比例达56%。
工信部今年将推动“宽带中国战略”,争取到“十二五”末,城市家庭带宽达到20M以上,农村家庭达到4M以上,东部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家庭达到100M。
为配合该计划,从今年开始,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已经对宽带进行了免费提速。但另一方面,以北京为例,今年8月份,仅北京市工商局、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共受理涉及宽带网络接入类的投诉156件,比7月增加了一半多。而且,投诉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宽带网速慢,经常断网,实际网速与合同约定不符。
推荐理由:
经央视曝光后,网络宽带“缩水”的话题迅速成为舆论热点。细心的人会发现,其实,从去年开始,“宽带不宽”已成为媒体和网民“口诛笔伐”的对象。公众对于该问题的持续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宽带早已不再是科研机构和少数群体的宠儿,它就像水和电一样,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公共资源;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互联网接入行业里“缺斤短两”、虚假宣传的现象已经成为一个潜规则和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
在这些现象的背后,真正难以撼动的是垄断企业的利益分配格局。手握资源的几家网络运营商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将宽带分包给了底下的二三级营运商。运营商有自己的账本,消费者也有自己切身的感受。但当这二者利益冲突时,没有自主选择权的后者往往会成为牺牲的对象。而法律的缺失、监管的无力以及第三方监测的缺位也成为这场冲突愈演愈烈的重要因素。
(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