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0月15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政府+企业+学校”合作模式

创业苗圃一年培养15个“老总”

本报记者 林洁 通讯员 谢晓明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0月15日   09 版)

    公司刚注册1个月,即使要赔偿租房违约金,廖荣龙依然坚持让公司搬家:从闹市区搬到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民营科技园内的大学生创业苗圃。

    在大学一半时间埋头于实验室、大二就拿到一项国家专利、大学毕业刚一年的这个年轻人的理由很简单:“园区有科学氛围,做科技的不能在外面单打独斗。”与此同时,大学生创业苗圃为廖荣龙的公司提供了免租6个月的办公室,免费的水电、电脑与网络。负责经营苗圃的广州凯炬科技企业孵化器公司还为廖荣龙的公司投资了20万元。

    如今公司有13名员工,每个月的业务量超过20万元,但廖荣龙还没习惯被称作“廖总”。他的名片上的职位是“广州手之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公司的另外3名创始人——他的大学舍友的名片印的也是“副总”。“年纪轻轻就是老总,递上名片客户都不大相信,印个‘副总’,客户就会觉得我上头还有老总,看起来放心些。”廖荣龙笑着说。

    廖荣龙公司所在的“大学生创业苗圃”,由广州市白云区人社局、中国南方人才市场、广州联炬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共同打造,2011年5月开始运营。创业苗圃位于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民营科技园内,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各种硬件设施齐全,能同时培育90多个项目,被大学毕业生笑称“拎包即可入驻创业”。

    运营一年来,苗圃累计培育42个创业项目,其中15个项目注册成了公司,19个被淘汰,8个继续培育,实现创业带动就业100多人。

    在“因为是首期,准入标准并不高”的前提下,苗圃首期大学生创业项目成功率高达36%。苗圃内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为何这样高?广州市白云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邓建熙主任告诉记者:“苗圃采取‘政府+企业+学校’合作模式,通过政企合作,整合各方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打造一片天然绿洲。”

    邓建熙介绍,按照“政府+企业+学校”合作模式,白云区人社局将协助入驻苗圃的大学生办理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创业扶持补贴、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等,并提供用工备案、缴纳社会保障和完善用工管理服务;中国南方人才市场旗下的广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将为其提供两年免费人才代理和档案保管服务;凯炬孵化器将为创业者提供6个月免费办公场地、产品研发场地等创业服务,并协助大学生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等。

    “我们负责政策倾斜和宣传,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发动高校资源,企业就负责专业的项目培养,三方合作得很好。”邓建熙说。

    让邓建熙“放心”的是,企业方联炬孵化器是广州市第一家由民营科技企业创办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了经营苗圃,联炬孵化器专门成立了“选苗”公司——广州凯炬科技企业孵化器公司,主要针对大学生创业者,专项负责筛选具有发展前景的大学生创意创业项目。

    “除了没资金、对市场把握不够,大学生还缺少资源审核的能力。”凯炬孵化器总经理朱文龙经过观察发现,很多创业的大学生没有争取政府、学校、行业等资源的意识,“每年经贸口、教育口、科技口都有创新、创业补贴,但大学生不会抓住机会。”

    “苗圃不仅提供办公场地、投资融资支持,更有增值服务,如科技项目咨询、申请资金支持、创业培训等。”朱文龙补充道。

    创业之初,去年毕业的钟如立就被坑了一次。伙伴们把一个月饭钱省下来印公司宣传资料,但被印刷店要高了价钱还不知道。搬进苗圃,钟如立庆幸,注册公司“复杂得让人头晕”的流程,由苗圃帮助处理。但营业执照刚下来一个月,他就面临创业的第一次低潮:团队的两名同学因为经济压力选择离开。“那时候就开始审视公司的状况,一点一滴地核对租房、吃饭、买办公用品的钱,看能撑多久。”钟如立说。这时,苗圃带来了好消息,钟如立的公司获得了广州市信科局的科技项目资金,“到位的话有三四十万元”。这笔资金的顺利获得归功于苗圃深入解读政策、指导准备材料的帮助。

    “如果单靠我们大学生自己,不懂政策,不知道流程,根本拿不到项目支持。”钟如立说,公司一直在研制一套“一个屏幕可以显示四个画面”、“可自动追拍老师”的教学全技能录播系统,现在终于有“底气”加快研发步伐了。

    据悉,创业苗圃共为7个大学生企业科技项目争取到支持资金150多万元,很多融资公司因为“有联炬作保”,也愿意投资给苗圃内的大学生企业。正是看中苗圃对大学生企业的这种呵护,吴庆文将开办了近两年的公司搬进了苗圃。此前,公司在另一个园区,“园区里大学生企业只是很小一部分,扶持政策不够清晰。”

    在苗圃,吴庆文不仅可以迅速获得行业信息,还参加了多次创业培训,公司的产品也有展示平台。如今,6个月孵化期过去了,吴庆文的公司规模从原来的30平方米扩大到100平方米。

    6个月,是大学生企业的孵化期,也是淘汰期,大学生创业苗圃首期便淘汰了19个企业。朱文龙表示,“选苗”时看重项目创新、市场前景和团队战斗力,“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当老板”。经过孵化期、走上正轨的企业,便会走出苗圃,到民营科技园其他地方办公,为下一批大学生企业腾出地方。这时,苗圃的服务也随之升级。

    谈到目前公司面临哪些难题,接受记者采访的几家年轻老总都表示了对市场的担心。朱文龙表示,大学生企业虽然有创意,但因为刚创业,市场占有处于劣势。“苗圃现在开始帮助企业拓宽市场,像做教学用具的企业找玩具厂家对接。”

    如今,大学生创业苗圃二期已经开张,国庆节后创业团队将陆续进入苗圃办公。“第二期办公环境更优化,全透明玻璃,还有花园,楼是新楼。”朱文龙说。

分享到:
大学生夜市“练摊”,不为赚钱为练胆
创业苗圃一年培养15个“老总”
中小企业投资信心指数骤降22%
电动自行车校园租赁:培育市场是个大问题
微校直播
创业板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