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0月1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随意翻读

官员不该只说“永远正确的废话”

——读《明正言顺》

桂杰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0月16日   10 版)

    中国新时代的官员应该怎样面对公众说话?这是一门文明社会的必修课。

    不同行业的人都需要说话,尤其是官员。在当下,一些官员由于不会说话,已经让官员成为“高危”职业。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的新著《明正言顺——王旭明谈官员的说话之道》把官员“不会说话”以及“该怎样说话”剖析得入木三分。

    当下不会表态不会说话的官员不在少数。车祸现场理应悲痛沉静,某官员却一脸笑意。一些官员随口抛出的雷语激起民怨:“我只为领导服务,你们算个啥?”当某些官员的雷语被媒体曝光,立即遭到众怒,甚至被有关部门停职、解职。但他们埋下的更大隐患则潜藏于时间。有媒体称:“可以预见,将不断有机构卷入公共危机中,它们在舆论面前的笨拙将不断显现。它将给当今中国官员形象抹黑。”

    王旭明曾在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岗位上工作。他对于中国官员说话问题的思考,由来已久,不吐不快:“官员主要体现在爱说官话、空话、套话和永远正确的废话。”

    他在书中写到:例如故宫博物院在“N重门”事件发生后,竟以“沉默是金”的方式处理公共危机。回应迟缓,信息模糊,语焉不详。可以想象,这样的应对,会引起公众怎样的负面反应。

    《明正言顺》书中所写的“说话之道”其实没有更高深的技术。它的核心灵魂是:真诚。

    首先,心正才能名正,名正才能言顺。因为言为心声。要想话说得好,首先要人做得好。“我深恶痛绝‘千人一话’的假大空之风。但是显然,光靠技术不行,要首先使官员转变观念。”在王旭明眼中,官员的说话之道,首先要解决“人心”的问题,然后才解决“语言技术”问题。

    其次,王旭明主张官员要敢于“个性表达”。官员说话,敢不敢说,是第一个环节;会不会说、能不能说,才是第二个环节。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是引王旭明入新闻发言人门的人。他有一句经典名言:“立场是政府的,语言是自己的”,这成为王旭明做新闻发言人之后的不变追求。“5年时间,100多场新闻发布会,上千次记者采访,我始终恪守着这一信条。即,想要解释政策,念文件最容易,但凡事说不透。要把政策烂熟于胸之后,经过反刍,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才是上之上策也。”

    第三,官员说话的技巧是什么?他认为,要“守住常识底线”和“多种手段使用”交织运用,以期最佳效果,即,符合规则,适度恰当、真诚深刻、新颖幽默。他很欣赏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的一段话:“急事慢慢说,大事想清楚再说,小事幽默地说,没把握的事小心地说,做不到的事不乱说,伤害人的话坚决不说,没有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别人的事谨慎地说,自己的事怎么想就怎么说,现在的事做了再说。”

    大音希声,最高的技巧其实化为无形。《明正言顺》其实强调的核心无非是:做好人,对人与事真诚,说真话,说诚恳的话,说与人为善的话。

    把话说好,看起来是为官之道,其实也是为人之道。

分享到:
莫言新作《我们的荆轲》《用耳朵阅读》等面世
《公民的烦恼》:谁了解中国人的幸福
《呼伦贝尔草原的夏天》:直面草原之魂
郭沫若最后一部专著手稿本《李白与杜甫》面世
我灵魂深处的马铃薯
官员不该只说“永远正确的废话”
北京出版集团古陶瓷基因库在京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