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10月19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边关新貌

咱为啥不常回家看看

——黑龙江省军区官兵忠诚使命戍守边关纪实

李帮宏 陈立涛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0月19日   10 版)

    “祖国的每一条江河都在我们的血管里流,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的连心肉。”深秋时节,笔者碾转黑龙江近3000公里边防线,采访、记录下一个个戍边官兵的故事。

    在家事和国事面前,军人的天平永远倾向国家这一头

    “儿子,你牺牲100天了,妈妈也哭了你整整100天。但你牺牲得光荣,妈妈为你骄傲!”这是“全国第三届道德模范”、“用生命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士官模范”邰忠利牺牲后,其母亲张秀芝在墓地对英雄儿子的诉说。 

    2009年8月9日下午,邰忠利为抢救失足落水的群众而不幸牺牲,年仅23岁。

    与邰忠利一样,在黑龙江近3000公里的边防线上,有太多太多边防官兵的感人故事。

    在大兴安岭层层叠叠的大山深处,有一座烈士的墓碑,许多年过去了,战友们从没有忘记这座墓碑的主人。每年清明节,战友们都要为他献一束山花,每有汽车经过,驾车人都要向他鸣笛致敬。

    这座墓碑的主人叫贾永财,21年前,贾永财在执行任务途中为抢救战友不幸牺牲。

    贾永财的儿子贾鹏飞长大后,放弃了高考机会,来到父亲战斗过的地方,接过父亲的钢枪,在祖国北极当了一名边防战士。

    经过部队的摔打磨炼,2010年初春,踏着尚未化尽的残雪,贾鹏飞来到某连担任连长。他带着妻子和3岁的儿子,静静肃立在父亲的墓前,告诉父亲,自己会沿着父亲未走完的道路走下去,完成父亲忠诚戍边的理想和志向。

    邰忠利、贾永财、贾鹏飞……一个个戍边官兵用生命和行动解读着什么是忠诚与坚守,什么是牺牲与奉献。

    “多少年,我深情地把你凝望;多少次,我热切地把你寻找;多少往事,隔山隔水任飘摇;多少思念,一蓑烟雨涌心潮。枕着你的名字入眠,踏着你的目光上哨……”2008年10月14日,中俄国界东段界桩揭幕仪式在黑瞎子岛上举行,至此,离家79年的黑瞎子岛部分领土重新回归祖国的怀抱,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祖国东极,首批登岛官兵开始在黑瞎子岛上履行防务。

    在守岛设施建设初期,黑瞎子岛上一片荒芜,车辆无法行驶,建筑材料和工程设备由船艇运到岸边后,只能靠人力往岛上运。守岛官兵们手搬、肩扛、绳子拽。几天下来,衣服被荆棘划开了口子,肩膀被绳子勒得红肿起来,可是,没有人在乎这些苦和累。他们连续奋战,每天仅休息三四个小时,磨烂的手套不知有多少副,愣是把成吨的钢材、彩钢板、铁丝网卸下来,提前运到了指定地点。

    一天深夜,保障施工的照明灯突然灭了。当施工人员收拾好发电机,漆黑的夜色再次散发出光明时,全场的人都呆住了,只见几名战士站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寒风中,手扶着铁锹竟然睡着了!

    蔡跃周是一名普通的守岛战士。那年秋天,当他得知父亲的白血病恶化时,刚好接到参加光缆施工的任务。犹豫再三,他还是把“回家”的念头埋在了心底。一个月后,家中传来父亲去世的噩耗。没想到这么快父亲就和他生死诀别,蔡跃周独自跪在山顶上,朝着家乡的方向磕了3个响头,哭着说:“爸爸,儿子不孝,没能送您老最后一程!” 

    在黑瞎子岛上,像蔡跃周这样的官兵还有许多,战士吕中峰家里着火,80多岁的奶奶与房子一起消失在火海之中,他把这件事埋在心里,继续挥汗如雨地奋战;战士何颖的爷爷过世、张俊的父亲因病去世、任浩的父亲因车祸身亡……他们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坚守。在家事和国事面前,军人的天平永远倾向国家这一头。

    前些年,一首叫《常回家看看》的歌红遍大江南北。时任某边防团政治处主任、现任大兴安岭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的韩玉平在一线部队检查工作时发现,不少战士不厌其烦地听这首歌,听着听着,思想开始长“草”,哼起它精神就“打蔫儿”。韩玉平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请来地方作曲家,熬了3个不眠之夜,终于共同创作出了歌曲《咱为啥不常回家看看》。

    歌中唱道:“妈妈呀妈妈,请您不要埋怨,虽不能帮妈妈洗洗碗,也没帮爸爸揉揉肩,咱记住父辈那句话,自古忠孝难两全……”这首歌很快成为黑龙江边防线上新的流行曲,战士们说“这首歌唱出了边防官兵的心声”。

    黑龙江省军区司令员盛斌说:“多年来,无数戍边官兵把青春乃至生命奉献给了边防,他们用执著的信念和满腔赤诚,创造和积淀了鲜明的传统,归结起来就是‘守边人请党放心’。”

    练就打赢本领才能守好边关

    “没有素质就没有本领支撑,履行使命就是一句空话。”这是官兵们在长期卫国戍边生涯中的深刻感悟。

    黑龙江边防某巡逻艇大队的张勇,称得上是中国军史上驾驶地效翼飞行器的第一位军人。为适应兴凯湖边境地区巡逻执勤,我国研制出了符合兴凯湖执勤特点的地效翼飞行器。经各级领导考核认定,能熟练驾驶20种船艇,并担任两种新型船艇驾驶班长的张勇成为首任驾驶员。

    张勇信心满怀,首次看到教员操纵“飞船”在空中、水上往来驰骋,“技痒”之感油然而生。当真的坐进“飞船”驾驶舱时,他一下子蒙了:“飞船”涉及航空、航海、空气动力等多门前沿科学和五大系统,各种精密零件上千个,光是操作按钮就有上百个,一些陌生专业术语对于张勇来说,如同天书一般。

    “开弓没有回头箭,学艺不成誓不还!”张勇一咬牙迸出这样一句话。在某科研所学习期间,他天天围着“飞船”转,摸不到“飞船”时就一头扎进图纸堆里。两个月下来,他终于可以像燕子一样,在兴凯湖上自由飞翔了。

    张勇先后完成了982巡逻艇自动盘车杠、喷油器校正台等16项革新成果,成为水里能航船、陆地能开车、空中能驾机的全能选手。每每提起张勇,某巡逻艇大队的领导就一脸兴奋:这小子可了不得,是个小兵干大事的人,把他放在哪个岗位上,我们都放心。

    12年前,毕业于牡丹江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徐立辉,为了追寻卫国戍边的梦想,放下听诊器,穿上绿军装,来到边防军营,这让朋友和同学感到不理解。2006年,徐立辉在黑龙江省军区首届连长指导员岗位练兵中夺得总分第一名。

    “身体穿上绿军装只当了半个兵,把知识穿上绿军装才算是完整的军人。”针对边防连枪支动用频繁,手工登记容易产生误差的问题,徐立辉认真钻研,经过3年多的努力,一套集自动登记、信息查询等功能于一体的“边防部队武器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研制成功,2009年,该成果被评为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被省军区推广。他本人先后荣立二等功两次,一次被越级提拔,并被评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

    在黑龙江边防线上,不但有素质过硬的科研技术人才,更有一群素质过硬的特战精兵,每个边防团都有一支集反恐、维稳、处理突发事件的特战分队“老虎连”。

    被中央军委授予“黑河好八连”的官兵,集训练、观察、执勤、抓捕等技能于一身,个个都练就了一身“绝活”。去年冬季的一天夜里,上级抽考八连,在连队官兵丝毫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部队奉命紧急出动,在山区奔袭十余公里,没有一人掉队。官兵们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山口和密林处突然出现假设敌目标,官兵们轮番射击,个个枪响靶落,击中目标,夜间射击优秀率达97%。

    培养素质过硬的人才方阵,离不开时代前沿信息化牵引。2005年初,一股信息化建设的浪潮在黑龙江省军区边防部队涌动。担任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的边防某团在时任团长孙会兵的带领下,克服投入大、风险大、缺乏资金和技术力量等困难,成功研发边情报知与处理系统、作战指挥与军事训练系统等“八大系统”和27个子系统,随后,又研制了“戍边系列系统”。这些成果在省军区边防部队全面推广后,在边防线上建成信息化网络终端站点数千个,覆盖了防区内100%的连队、哨所和班排,使驻守在乡村荒滩、深山老林的边防哨所告别了“信息荒岛”,部队全面建设水平大幅提升。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到目前为止,黑龙江省军区涌现出800多名网管行家,有5000人经过考试取得了计算机等级证书,数百名官兵进入省军区人才库。

    一个个忠诚的戍边官兵,在黑龙江近3000公里边防线上筑起一道铜墙铁壁。

李帮宏 陈立涛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10月19日 10 版

北斗 中国人自己的GPS
爱“得瑟”的李鹏成
巨浪一号的自主创新之路
兰州军区组织优秀士官集中疗养
“军旅青年学习成才”
征文2012年度4~9月获奖名单
咱为啥不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