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陈赞时,他正蹲在一台设备旁聚精会神地查看电路图纸。
“这是台德国进口设备,我感觉在实际生产操作中,还是有些不尽合理的地方,我想能不能搞些技术改造。”25岁的陈赞个子不高,有点精瘦。如果不是事先介绍,怎么也不会把他和“高级技工”、“副总工程师”联系在一起。
然而,正是眼前这个瘦弱的年轻人,参加工作仅两年就被所属企业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业”)天业热电分公司聘为“高级技师”;又过了不到3年,25岁的他已经晋升为副总工程师,年薪近13万元,直逼企业总经理。
但这一切并没有在天业引发太大的震动,因为像陈赞这种“坐直升机”上来的,在天业并非个案。员工们对促使“陈赞们”冒尖的激励机制竖起大拇指。
2008年,陈赞从新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在天业电石厂当上了一名维修电工。有一天,他在企业内部规定中看到这样一条:“凡在国家、自治区、兵团、师市各种职业技能比赛中获得各类工种比赛前三名的,不论以前级别是什么,企业将按参加比赛选手所获的工种级别,聘其相应的级别,并按这个级别给予相应的工资报酬。”
他的心为之一振:机会终于来了。陈赞凭借过硬的技术,被企业选派参加电工职业技能比赛。他被分在维修电工组比赛,全兵团每师限3人参加。
高手云集。第一次参加这种级别比赛的陈赞很是紧张,但比赛一开始他便很快进入角色,最后夺得了维修电工组第一名。为此,兵团授予他“兵团技术能手”、“兵团青年岗位能手”、“屯垦戍边五一劳动奖”,还给他颁发了“高级技师证书”。
让陈赞更为惊喜的是,自己工资单上2500多元的月基本工资,竟然变成了4000多元,加上奖金,每月收入达到7000元左右。这个工资与电厂总经理的工资差不了多少,还相当于陈赞全家此前一年辛苦劳作挣来的钱!2010年12月,陈赞受聘高级技师,成为天业最高级别的操作技工。
陈赞的成功,源自天业鼓励年轻人成长的激励机制。对绝大多数员工来说,收入和福利激励无疑是多种激励形式中最为实在、最为直接、看得见、摸得着的激励。但时间久了,员工们慢慢感觉真正吸引他们的,并不完全是工资收入的高低,而是“高工资、高福利”背后构成这些吸引力的激励机制。
天业把整个企业岗位分为3类:管理岗、技术岗和操作岗。员工们称此为“三个上升通道”:在管理岗通道,你可以凭能力和努力,从基层管理人员逐级晋升到集团高管层,以职务高低确定工资多少;如果不想走管理之路,而对技术有兴趣,可以选择技术岗通道,从技术员逐级晋升到高级工程师,公司还专设了首席工程师,其级别等同于集团副总;在操作岗通道,一般的技术工人也可以凭自己的操作技能,从初级工到中级工、高级工,再到技师,最终达到高级技师。
“三个上升通道”从根本上颠覆了目前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的“职务高则工资高,没职务工资没得捞”,“要想工资高,削尖脑袋当领导”的“官本位”思想——不走“官道”同样可以成功,同样可以在收入上同“官”平起平坐。
“这就为工人们实现自我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施展才能的舞台。”天业集团纪委书记、人力资源总监张宝民说,按照企业惯例,一位技工如果没有学历,得工作4年才能拿到初级工、8年才有资格晋级中级工,到高级工需要11年,到技师则需要16年,拿到高级技师得21年。就算有学历,普通技工要达到高级技师,也得要14年。
“这些条条框框在天业都被打破了。”张宝民说,“像陈赞这样的年轻人赶上了一个大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给这些年轻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台,你有多大的能耐就会有多大的舞台。集团80%以上都是年轻人,企业就是要创造一个谁有能力谁就脱颖而出的体制和机制。”
张宝民说,立足本职,实现自我,在天业不仅是一句口号。重视培养、重视提拔、重视使用有创新能力的年轻人,在天业已经成为一种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