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幅员辽阔,是全国地理状况最复杂、自然环境最恶劣的省区之一,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欠发达地区。面对覆盖面积广、建设任务重、投入成本高、施工难度大、工作环境苦、运行故障多等重重困难,中国移动新疆公司干部职工团结一心,不畏艰难,经过13年的不懈努力,网络容量、载频、基站、传输光缆等核心网络资源总量得到较大幅度提升,网络能力持续增强,网络覆盖不断完善。目前,中国移动新疆公司网络建设累计投入达300亿元,建设通信基站总数超过1.6万个,实现了对全疆的乡镇、团场、交通干线、沙漠公路、重要旅游景区、重点建设工区的全面覆盖,使全疆的通信能力大幅提升。
地处西部天山南脉腹地的阿合奇县哈拉齐乡,平均海拔4000多米,高寒缺氧,常年刮风,气候恶劣,电话通信十分困难。为了改变该乡的通信况状,把现代文明带给山区的柯尔克孜族群众,中国移动新疆公司决定在这里建设基站。把光缆从阿合奇县城架设至哈拉齐,需要挖数千个栽杆坑。山陡路险,光缆杆和建材的运输成了大难题。不要说车辆通行,马匹、毛驴走到半山腰都无法立足,只能依靠人拉肩扛。每根光缆上山都得几个人在山坡上面拽,几个人在下面推,一群人只能匍匐前进,走几步喘一会儿。在坚硬的岩石上挖深1.2米杆坑更是难以想象的艰难。建设者们手持铁锤、钢钎一点一点地凿,平地里1人一天能挖20多个坑,在这里四个人一天才能挖出一口坑。山顶风大天寒,紫外线过强,许多人手上、脸上都裂了口子。晚上,他们就露宿在摄氏零下十几度的山洞里,挤在一起取暖,吃着自带的干粮和雪水……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依然高质量的完成了光缆建设任务,保障了设备运行的安全和稳定,使边远地区各族群众享受到了现代化通信带来的便捷和幸福。
对于在新疆特殊地理和自然条件下网络建设的难题,中国移动新疆公司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和创造出许多有效方法,有不少新技术新工艺填补了全国乃至世界同行业的空白。塔克拉玛干沙漠基站建设就是一例。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的腹地,总面积33.76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被维吾尔语称作“进去出不来”的“死亡之海”。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推进,中国移动新疆公司跟随沙漠油气勘探开发者的步伐,做到了油气基地和人员走到哪里,就把移动基站建到哪里,把手机的信号延伸到哪里。
面对一望无际的黄沙,在中国移动集团公司李跃总裁的亲自指导下,中国移动新疆公司应用超远距离覆盖、风光互补供电等自主创新技术,建成了世界上覆盖范围最广的通信基站,成功解决了两条沙漠公路干线通信覆盖的世界性难题,受到了集团公司领导的高度肯定。同时,创新技术也使得基站建设大大节省了投资,两条沙漠公路由传统方式建站数量的23个减少至11个,节省建设投资数千万元。
位于祖国最西端帕米尔高原边境线上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国家级贫困县。至2001年,该县移动客户只有100多个,通信缴费仅数万元。然而,为了这100多个客户,更为了这个县长远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便捷和边防的巩固,中国移动新疆公司2001年5月投资72万元开通了基站,并以每年90万元的租费租用卫星电路以供基站通信传输。
据统计,像塔什库尔干基站这样纯粹为解决当地网络覆盖的多达60%。这些基站大多建于边境、深山、风口、雪岭、大漠、干沟以及交通干线沿线人烟稀少区和洪水、地震多发区,平时因为通话量很少基本处于“休眠”状态,却要花大笔维护费用。这样以社会效益为重、经济效益为辅的“赔本买卖”,在新疆还有很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