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按照当时的工业和信息化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部署,中国移动新疆公司主动请缨,承担起“村通工程”这一艰巨的任务。当时,中国移动新疆公司人面临的状况是:2004年底,新疆仍有2635个行政村未通电话,比例高达28.5%。而新疆农村人口占总人口64.85%,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58.2%,新疆农村电话普及率却低于全国近5个百分点,仅为8.44%。
形势严峻,时不我待。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中国移动集团公司的支持下,中国移动新疆公司的建设者们牢记使命,迅速行动,在人迹罕见的戈壁沙漠,风餐露宿勘察测绘;在寸草不生的高寒山区,马拉人扛搬运设备;在冰天雪地的荒山野岭,顶风冒雪加紧施工。基站选址、施工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设备安装调试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精益求精,稳步推进信息化网络向农村腹地扩展延伸。
7年来,中国移动新疆公司已累计投入30亿元,建设基站3000多个,使乡镇和行政村覆盖率均达到100%,等同自然村覆盖率近80%,解决了全疆近5000个行政村、兵团连队的移动通信覆盖问题,基本结束了新疆农牧区无通信的历史。在此基础上,中国移动新疆公司全力推进“信息下乡,服务三农”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便捷、实用的信息化服务,让广大农民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成果。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移动新疆公司根据新疆特殊区情,将“村通工程”和守边固疆相结合,与武警新疆边防总队合作,在2008年3月实施“边防110”工程,为维稳戍边提供了极为重要的通信保障。可以说,“村通工程”的实施彻底改变了新疆偏远农村的通信面貌,促进了城乡和谐,更给广大农村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把党和政府对民族地区广大群众的深切关怀送到了偏远山区、大漠深处的每一个村庄。“村通工程”实施以后,随着移动通信网络逐步扩大,农牧区手机普及率大大提高,基层干部和农牧民群众对信息化的需求日益迫切。中国移动新疆公司适时开展“信息下乡,服务三农”系列惠民活动,陆续推出了以“农信通”为主、“供销通”、“农政通”、农村信息机应用等一系列信息化服务系统,有力地推进了“三网惠三农”(“三网”即基础通信网、农村信息网、营销服务网),为农民提供政策法律、农产品购销、致富门路、农业资讯、农牧业科技等多种信息服务。
信息化改变了千年的农村,转变了农民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滴禾下收入薄”的收入模式。塔城地区额敏县郊区乡的王飞是一位种植打瓜能手。以前由于信息闭塞,打瓜种的虽多,但找不到买家,卖不上好价钱。用上中国移动新疆公司的农信机和“乡情卡”后,他的视野大大开阔了,与全疆乃至全国30多家客商建立了定期联系,每月不过花10多块钱,就打开了打瓜销路,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来他家求教的乡亲络绎不绝。像他这样受益于“乡情卡”服务的塔城农民已达万户。
阿克苏地区是国家重点特色林果业生产基地,特色林果年产量100多万吨,是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该地区红旗坡农场是特色林果业发展的一面旗帜,果品畅销全国、远销海外。但近年来遭到假冒贴牌果品的冲击,其品牌声誉和销售严重受挫。2010年,由中国移动新疆公司和红旗坡农场共同打造的“阿克苏二维码林果业溯源系统”正式上线应用,标志着阿克苏红旗坡“冰糖心红富士”苹果有了正式的“身份证”。
“贴上这种二维码,不管苹果卖到哪里,消费者都可以查到它的来源、施肥及用药情况,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同时也树立了消费者对我们红旗坡红富士苹果质量的信心,提升了我们的品牌知名度,让我们的苹果更受市场欢迎。”红旗坡农场场长范江明开心地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