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间充满欢声笑语的房间。色彩鲜艳的梅花鹿、小狐狸在墙壁上追逐嬉戏,阳光透过窗户投射在盛开的花朵上,还有变形金刚、小摇铃等各式各样的儿童玩具……与这里一门之隔的,是整洁、肃静的医院走廊。
这是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里的爱心病房。在医护人员看来,住进这里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微笑天使。
唇裂,俗称“兔唇”,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每700~1000名新生婴儿中,就有1例唇腭裂患者。”医院颌面整形外科专家封兴华教授说,唇裂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和正常的吃饭、说话,引发孤僻、自卑。另有少部分还伴随腭裂,影响发音,并极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
在我国偏远山区,大多数患者因家庭贫困放弃治疗,甚至将新生儿无奈遗弃。他们并不知道,在指定医院做唇腭裂手术,只要有当地民政部门开具的家庭贫困证明,手术费、住院费就可全免,往返路费也全额报销。这一系列优惠,源于一项名为“全国贫困家庭唇腭裂儿童手术康复计划”的公益行动,简称“重生行动”。
2004年5月,民政部筹集6亿元资金启动“明天计划”项目;2008年6月,又与李嘉诚基金会合作,共同开展“重生行动”项目,将对唇腭裂患儿的全额免费治疗,从儿童福利院扩展到全国贫困家庭。
在四医大口腔医院,专家团队由12名教授及博士组成。5年来,作为全国“重生行动”项目5名专家组成员之一的封兴华,已走过数不清的西北乡村、土坎沟壑。
李国强曾是一名唇裂患儿。封兴华第一次见到他时,这个8岁的小男孩低头不语、目光躲闪。
宝鸡市凤县紫柏山深处的山脚下,3间破旧的泥瓦房,一个木板钉制的旧衣柜,两口熏得黑乎乎的大铁锅,就是李国强家的全部。父亲60岁,母亲智障,李国强从小靠村里的热心人养大。李国强到了上学的年龄,邻居带他到两公里外的瓦房坝小学报名。学校免除了李国强的上学费用,还安排他在校寄宿。
懂事乖巧的李国强很受老师和同学喜欢。能通过手术治疗李国强的先天性唇裂,是老师魏一军的心愿,也是李国强长期以来的梦想。
今年3月,魏老师在网上看到了“重生行动”项目,急忙给民政部打电话咨询。民政部的工作人员及时联系到了项目承办单位——四医大口腔医院。不到10分钟,魏老师就接到了封兴华教授的电话。他询问孩子情况,告知需要准备的相关手续。
学校老师共同商议,在早操时间开展募捐,给李国强募集路费和陪护费用。正当大家忙活时,了解到情况的县民政局告诉学校:不用捐钱,路费和陪护费用都由项目出。
一个更令人高兴的消息传来:四医大口腔医院决定,安排专家到当地接李国强入院治疗,同时开展口腔医疗巡诊,以便帮助更多的唇腭裂患儿得到治疗。
很快,四医大口腔医院“重生行动”专家沿着盘旋的山路,连续驱车5小时来到瓦房坝小学。在对李国强进行初步检查后,陆斌教授告诉学校老师:手术完全可以治愈。当晚,李国强和魏老师就被接到了四医大口腔医院。
医院为李国强安排了专门的爱心病房,医护人员还为他带来了玩具和牛奶、饼干。经过周密准备,李国强被推进手术室,一个多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
像李国强这样借助“重生行动”免费救治的贫困唇腭裂患者,5年来在四医大口腔医院就有3000多人。
“每救治一名患者,内心都受到一次感动。”这是“重生行动”项目成员的真切感受。项目实施以来,医院从方案设计、手术修补,到特殊护理、心理辅导、语音训练,甚至特殊饮食都作了精心安排。
手术结束后,医院还要进行回访和复查,尤其是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辅导,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2011年6月上旬,“重生行动”项目专家组历时5天,行程4000余公里,辗转宁夏、青海两省(区)的5个市县,为数十名曾经接受救助的回、汉、藏族唇腭裂患儿进行术后检查回访。
目前,“重生行动”项目二期已正式启动,唇腭裂术后继发畸形被列入资助范围。项目规定,无论初期手术由哪家医院经手,恢复不理想的孩子都可在定点医院获得免费的后续治疗。
“更多的患儿将从这里走出,从此充满自信,笑对人生。”封兴华高兴地说。
本报西安10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