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的大学校园迎来一批新的面孔——又一届大一新生。从中学生到大学生,无论是身边环境还是学习方法,无论是个人目标还是社会期望,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新生们,你准备好了吗?
与你们一样,两年前,我也扛着行李,背井离乡,抛给父母一句话——“爸妈,你儿子今天长大了,不要担心我。”拿着录取通知书,欢欢喜喜迈进大学校门,期盼着自己能一展抱负,成为青年才俊。进大学后我才发现,自己应该准备很多东西,要有规划。
2010年8月26日,我人生中意义深刻的日子,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出远门。依稀记得,那天早上,爸爸妈妈送我到汽车站,给我买好到南昌的票。在候车厅,妈妈依旧是絮絮叨叨:要照顾好自己、南昌天气很反常的,自己要多注意、按时吃饭,按时睡觉,要经常给家里打电话,我若无其事地听着。
几个小时后,到了学校。心里窃窃地想,怎么来到了“深山老林”。这个学校山高路远,应该是一个我来了想走也走不掉的地方——世外桃源啊。
有人说:大学是开放的也是自由的,经历高中的压抑,来到大学就是放松的。其实,我觉得大学里,在学习上,老师只会起引导作用,我们应该变被动为主动,除了听课、读教科书,和老师同学讨论、阅读参考书目、听学术讲座等都是学习。关键要充分利用校园的各种资源,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正确认识到角色的改变,尽早作好思想准备,适应新的学习方法。同时,还应主动接触社会。在大学里闷头读书,是永远也不会适应社会环境的。勇敢地走出“象牙塔”,到校园外面的世界看一看,有意识地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更清楚地认清社会环境。
大一伊始,我就关注江西高校传媒联盟,这是一个初上大学的学生成长的好平台。大一下学期,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学校学生网络文化传播中心的竞聘,有幸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开始融入感受校媒这个大家庭的生活:写新闻,参加学校各种活动的采访报道等;大二了,入选中国江西高校传媒联盟新闻中心成员,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职业院校记者团成员。其间参加了校媒记者庐山西海行、校媒记者采访“2012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活动。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于名师名记中求学,交知朋好友于宇内,虽苦累而其犹未悔!
新生,你准备好了吗?3年,1095天。天道酬勤,一分耕耘孕育一分收获,一分汗水浇灌一分成功。制定目标容易,而执行的过程却很艰难,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定会让你有收获。从今天起,当你步入校园的时候,你可以什么都没有,但千万不能没有激情;3年后,当你离开城院的时候,你可以什么都留下,但千万不要留下遗憾。
在大学,班级的概念被弱化,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和宿舍室友在一起。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地区差异会带来文化差异,甚至价值观差异。比如对待私人空间、个人物品的态度,不同地方的同学往往大相径庭。而学会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和冲突,无疑对毕业后走入社会有所帮助。
清华大学教授李彬说过:其实人生能“做事”的时候本来就不多,不能做事的时候,就“做人”,就思考人生。做事也好做人也好,别着急,慢慢来。
“慢慢来”,只三个字,却含义颇丰。“人行走在路上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一样,事业是一场马拉松,在马拉松中你见过有人抢跑吗?没有。为什么呢?因为马拉松拼的是全程如何分配体力、耐心的智慧,起初那一段的状况和最后的成绩,往往天差地别。”新华社记者周劼人这样说。
新生们,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咱们不着急,慢慢来。制定好规划,大学的“马拉松”才刚刚开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为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