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又来了?”在新学期里,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王英经常会有一种错觉,发现一些往届的毕业生又来“报到了”。
后来她才知道,他们是送弟弟妹妹来上学的。“在校园里,这种现象非常普遍,还有的是送老乡来的。”
来自安徽淮北农村的陈辉是该校2012级生物技术专业的一名新生。他所在的大家庭里先后有4个孩子考入了这所学校的同一个专业。
大表哥周宗江是该校2008届毕业生,二表哥周宗洋是该校2010届毕业生,表姐孙学亚是该校2012届毕业生。现在,他们均在国内知名食品企业从事生产管理、检验工作。
由于陈辉的母亲在外地打工,填报志愿时,周宗江特意给这个小表弟打了好几个电话。他坦言,自己的弟弟妹妹在报考志愿时,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的影响。
“亲人的话比谁的话都可信。”周宗江的弟弟周宗洋告诉记者,当年报考志愿的时候,有不少高职院校的在校生回到高中做招生宣传,但是在他看来,涉及人生命运的大事,还得听从家人的建议,选择一所口碑好的学校。
今年,高职院校生源吃不饱,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是,今年,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录取了7100多人,实际报到率超过了91%。
面对这份成绩单,学院院长徐建平表示,苦练“内功”办教育、以生为本搞服务是“王道”,毕业生就是最好的“活广告”。
“优秀的毕业生就是无形的广告,他们影响到企业以及家长、学生对学校的认知。”该院电器工程系党总支书记金根木告诉记者,该院分数线一直居高不下,考生趋之若鹜,其中不少是冲着优秀校友的名气来的。
“这当中,有年销售额突破亿元的“销售状元”,还有手下管着几十名博士的微电子公司的首席设计师,他们都是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在他看来,这些成功案例,甚至影响到家长、学生对整个职业教育的看法。“每年的入学教育时,系里向学生和家长宣讲这些优秀职教生的事迹,他们坚定信心的同时,又会在家乡传播这些信息。”
“教育的广告与普通产品的广告不一样,不是说招生老师做多少宣传工作,就能奏效的,这涉及孩子切身利益,影响到将来的发展。”在徐建平看来,把学校办好了,把学生培养好了,大家口口相传,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选票在家长与学生手里,他的子女得到了证实,他的亲戚朋友也会自觉地把选票投给你。”
有着10多年招生就业工作经验的王英,最近几年,她越发有这样的感觉,“就业多做工作,招生少费力”。
“学校的品牌体现在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上,这也是社会评价的核心指标,它是考生填报志愿的重要依据。”学校党委副书记袁龙喜认为,招生工作其实蕴含在就业工作之中,抓就业就等于抓招生。
在不少职教界人士看来,高职院校的招生、人才培养、就业三者形成一种互动循环关系。招生好导致就业好,就业好导致招生好,反之亦然,由此形成“一好百好”的良性循环和“一差百差”的恶性循环,促使高职院校的发展呈现出两极化的趋势,招生就业情况“冰火两重天”。
“一个学校的招生情况好,并不仅仅因为招生工作做得好。”在徐建平看来,如果老师都成了“业务员”,到各地招揽生源,反而会形成一定的负面效应,让人对学校产生不信任,影响招生。
同样,在他看来,高职院校仅仅依靠抓就业工作,也是无法取得好的就业成效的。“只有把招生、就业、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工作结合在一起抓,你的综合效果才会显现出来。”他认为,高职院校只有苦练内功,深化校企合作,狠抓内涵建设,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在招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然,这也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可是必须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