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同江市人民检察院的李明,被同事们称为“亲善大使”。一直从事控申接待工作的李明,17年来如一日,始终笑脸相迎每一位上访者,大家都说她灿烂和蔼的笑脸充满了亲和力。
“人家来了肯定是有难事,不然也不可能上访。咱要是态度再不好,人家情绪更激动了,问题也解决不了。”李明说。
2008年夏天,一位老人手拎一篮子嫩绿的小葱径直来到李明的办公室。“孩子,我家也没啥好东西,这是自家菜园种的,你尝尝鲜吧。”
事情还得从2003年说起。老人的儿子1983年因为涉嫌投机倒把罪被检察院立案侦查,后移送工商部门处理。
2003年开始,老人先后到同江市检察院、政法委和上级检察机关上访,要求返还被扣押的财物及赔偿其儿子被羁押期间的损失。
李明了解情况后,对这起20年前的案件进行了复查。尽管老人要求的国家赔偿并没有法律依据,但她仍然耐心细致地向老人解释。执拗的老人当时根本听不进去,态度坚决,“不给赔偿誓不罢休”。此后,老人成了检察院的常客。
李明没有对老人冷眼相待,每次都笑脸相迎,还对老人嘘寒问暖,总是在老人还没开口前,就端上一杯热茶;遇上雨雪天,她还在老人离开时为老人打好出租车。
时间一长,老人和李明越来越熟悉了,渐渐把李明当成可以说说心里话的人。当李明知道老人的儿子生活困难,依靠其母亲的退休工资维持生活时,终于了解到老人的心病所在。
此后,李明多次走访民政部门,积极争取民政部门的政策支持,为老人的儿子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金,而且多次到家看望他,鼓励掌握微机技术的他自谋生路。儿子有了一定的经济来源,老人的心里也就得到了安慰,再也没有去上访。
与个人上访相比,群体上访的处理要棘手得多。李明却说:“只要我们真心实意地为他们解决问题,就一定能平息矛盾。”
2006年的一天,外运公司10多名职工来到检察院,反映因原经理刘某以虚假债务侵吞公司财产,法院要将外运公司大库查封抵债的情况。上访群众情绪激动,现场乱作一团。
李明找出上访者的“头儿”,把事情来龙去脉搞清楚后,马上与法院进行了沟通,请他们暂缓查封。“现场群众看到我们在做工作,情绪缓和了不少。”
事后,李明开始了对这个案件的调查。经调查,外运公司确实欠有外债,所以债权人将外运公司起诉到法院,要求外运公司履行义务。但是,外运公司的大库是全体职工用来出租赚取养老金的唯一来源。
考虑到这一情况后,李明决定与法院和债权人再进行沟通,并把情况向职工说明。债权人感动于李明执着的工作,主动放弃了利息诉求,职工们也同意个人集体集资来偿还这笔债务,从而使大库得以保存下来,给了职工们生存的希望。
在接待上访之外,李明和同事们还常常主动在各乡镇开展巡回外访。她说,为老百姓做事儿,“心里舒坦”。
耐心背后是沉甸甸的成绩。17年来,李明办理的500多起上访案件,没有一人越级上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