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消防员留什么发型也要考虑“为灭火救援战斗服务”。
在以警营文化著称的天津市公安消防总队高新区支队,理发室里张贴了男军人的四种标准发型。刚健型的“平头”、青年型的“一边倒”、奔放型的“小分头”、稳健性的“背头”,展现了不同的个性气质,但都简洁利落。
“女孩子的长头发在火场里面是很危险的,就像是一条导火索。”高新支队政治处主任梅震一句轻描淡写的介绍,足以让听者倒吸口凉气。一般人绝想不到,对于消防战士,短发有特殊的含义。
梅震说:“消防队的一切,都是为灭火救援战斗服务的。”
这体现在细微的生活习惯上。南开区消防支队五马路中队战士杨帆对笔者讲了一个故事:战士们正在食堂埋头吃着午饭,电视里不知哪个节目传出了警铃的声音,五六位还在吃着饭的战士撇下碗筷就往车库冲。班长在后面喊:“回来!是电视节目!不是出警!”
这不是笑话。只要出警的铃声响起,消防员必须在几十秒内到达车库穿好战斗服,消防车必须在一分钟内出动。无论手头在做什么,听到警铃的战士会立即变换频道,哪怕是在吃饭、洗澡、睡觉甚至上厕所。
除了警铃,消防队里听得最多的是哨声。据介绍,消防中队平均每天要吹15声哨:早上起床有“起床哨”,晚上睡觉有“熄灯哨”,开饭、训练、学习、布置工作,甚至文体活动、洗澡也要“听哨行动”。杨帆说,每次休假回家,听不到铃声和哨声,会觉得“很不习惯”,“做事没有精神”。
很多人有过一辆鸣笛的消防车从身边呼啸而过的经历,却未必知道,战士们的头盔、战斗服、空气呼吸器等装备加起来足有一百多斤重。普通人穿上,连前行一步都很困难。
高新消防支队海泰大道中队中队长李国松说,去年7月,一辆30吨重的油罐车发生侧翻事故,导致泄漏起火,随时有爆炸的危险,在警戒线50米内都会被烟雾熏得特别难受。那次救援,很多战士累得虚脱晕倒了。
在消防部队,随便问起一名消防员,就会听到很多这样的故事。消防战士王伟说,冬天农村的草垛容易着火。燃烧的草垛就像棉花一样,战士们需要将其扒开后才能灭火,一不小心掉进草垛,即使穿着防火服,身上的皮也会被烫伤。
但相对于火场的危险和体力的消耗,消防员在精神上承担的压力更加严酷。红桥区消防支队西站中队中队长武景瑞说,他在火场第一次看见死人时,一晚上没睡着觉,“有些恐惧,有些自责”。
今年31岁的李国松入伍13年,印象最深的是1999年春季的一次灭火战斗。那时他还是新兵,一幢居民楼起火,他进入现场时,烟雾弥漫伸手不见五指。他好像看到一个人躺在阳台上,由于能见度太低,待他发现时,二人已经脸脸相对,几乎贴在了一起。对方的皮肤很热,已经开始流油,直觉告诉他,一条生命没了。
李国松很难说清面对无法挽救的生命时的那种遗憾和愧疚。他说,火场中面对死人时,不能抛弃,拼死也要把他背出来。“要把他当成活人一样对待,留个全尸也是我们的责任。”
李国松是天津消防总队出名的“战斗英雄”,出席重大活动时,他的军功章几乎挂满了胸前。但他说,这些军功章代表了一次次拼死的火场战斗。他宁可没有火灾,没有军功章。
“救火的”——可能是很多人对消防队最直白的描述。对于今天频频出现在抢险救援一线的消防部队来说,这个印象已经过时。
有时,一些极小的事情也与消防队有关。天津消防特勤支队政治处干事王磊记得,有一次一个小男孩手指套了个戒指,怎么也取不下来,情急之下母亲带着孩子来到消防队求助。小孩子的手指特别细,消防员极为小心地用电锯把戒指锯落,没有伤到孩子——这是他们平时训练的技能。
令王磊感动的是,母亲带着孩子已经走远,小男孩又特意跑了回来,说要努力记住这位消防员叔叔的样子。
有人不小心把钥匙锁在了屋里,打“119”向消防求助。按照相关规定,一般情况下,如果房间在三楼以上则不能外部进入,需要在属地民警的协助下,从内部破拆防盗门或联系开锁公司开门进入。这是为了在实现救援的同时,保障消防员的人身安全。消防员们偶尔会遇到这样的“难题”:有的房主心疼自家的防盗门,即使楼层很高也要求消防员在楼外冒险攀爬。
战士苗雨浩说,很多时候他们赶到现场,却发现根本没有火灾。记得有一次,一栋高楼的13层居民在吃烧烤,家住16楼的住户看到了烟,误以为是着火了,就立刻拨打了“119”。他们到现场才知道原委。
西青区消防支队司令部参谋宋平官说,在这一点,希望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虽然消防部队平时开展各种高空训练,但这类救援仍然存在一定风险,如果有更加安全的方法,还是尽量别让战士冒生命危险。
从某种意义上说,公众支持消防部队就是支持自己——宋平官讲了一个故事:曾有一个小区着火,消防车到达后无法进入,一辆私家车堵住了消防车道。眼看自家房子在大火中燃烧,报警的当事人急得要命。为了尽快扑灭火灾,消防员来不及等车主来挪车,从小区外铺设水带救火。当事人跑出来才发现,是自家的车挡住了消防车的去路。
宋平官惋惜地说:“很多人觉得火灾降临在自己身上的几率很小,所以对消防安全总觉得是‘事不关己’,但最后殃及的往往是‘高高挂起’的自己。”他说,希望大家能够提高消防意识,避免发生这样的惨剧。虽然消防员们把灭火救援当作了生活的一部分,但他们更加希望“天下无火”,而自己没有“用武之地”。
(南开大学 陈超 山东大学 陈立新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娄佳男 外交学院 赵觉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