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0月30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职场进化论

那些蒸发不掉的职场“滑铁卢”

方奕晗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0月30日   11 版)

    都说往事如烟,随风散去,但这句话在职场上却不大能行得通。

    据报道,某高管因隐瞒了自己的一段职业经历而与理想职位擦肩而过。此话题在媒体上引发争论:曾经不堪的离职经历,到底是应该向此后的用人单位和盘托出,还是予以回避让它“人间蒸发”?

    当隐瞒成为求职手段

    求职的第一步,是制作一份漂亮的简历。

    从校园到职场,谁都难免会有不那么顺利的时候——或者是不太理想的四级成绩,或者是几次短暂得令人生疑的从业经历。它们的出现,让一份求职简历无论如何也谈不上完美,甚至可能授人以柄,直接成为面试官“毙掉”你的最有力证据。

    一次无心的失误有可能给我们的职业生涯带来重大影响。每每这种时候,人们的第一反应都是洗牌——换个地方,重打锣鼓另开张,彻底远离自己的过去。而隐瞒,很有可能是最先被想到的办法。

    网络上专门有人发帖讨论:哪些经历在求职中是需要隐瞒的?

    首先是关于职业经历的拿捏。“工作经验较多也不是好事,这样老板会认为你是一个留不住的人,要把几个短期工作经历合并成1~2个较长的工作经历。”“如果工作经验较少,而应聘的公司又需要较多经验的话,可以适当地说得长一点儿。”

    还有一种被很多人刻意回避的职场经历,是曾经的污点事件。比如因为个人失误搞砸了公司的核心业务,再比如人际关系始终不尽如人意,始终无法被团队接纳,或者因为性格过于豪迈,与上司一言不合愤而离职……这些换工作的理由,无论哪一条,真要落在白纸黑字上,肯定无法在求职过程中获得加分。

    在简历中,所有扎眼的、让人忍不住想隐瞒的从业经历,往往意味着一个人的职业耐力差、职业沉淀少、为人浮躁,而这些,显然是大多数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极力避免的。大多数职场人害怕将过去不好的经历说出来,担心招聘单位会误读自己,甚至失去机会。因此,对这些过往进行一些技术处理,则成为一些人“求生”的手段。

    如果你想隐瞒,为自己塑造一个更接近完美的职场形象,那么需要“技术处理”的地方还有很多。有人在简历中附上一张经过反复PS的美女照,隐藏自己的单眼皮和宽下巴;有人在被问起“哪儿毕业”的时候,骄傲地说出某名校的金字招牌,而忽略掉“专科”的学历背景;还有人“隐婚”——已婚年轻女性为了在求职上增加竞争力,不惜隐瞒自己的婚姻状况,以未婚者的身份应聘求职。

    在这些求职者看来,适度的隐瞒只是激烈竞争中迫不得已使用的小技巧,无伤大雅。在千军万马找工作的关键时刻,拿到录取通知书才是王道。

    可是,这真的能解决问题吗?你想过没有,即便得到了理想的工作,真相也总有曝光的一天,那时候你又该怎么办?

    躲猫猫的心理成本

    讲个故事吧。一个朋友,精英得一塌糊涂,属于办公室里所向披靡的领军人物。别人磕不下来的订单,他去,一准儿拿下;全年的销售任务,他努努力半年就能搞定。于是,领导器重、同事信任、客户尊敬,前途大好。

    可偏偏就有软肋。有一次单位让填个表,他犹犹豫豫地拖到最后。晚上我在MSN上碰见他,闲扯了几句之后他告诉我,最怕公司填表了,因为“我的学历是大专”。当初入职的时候,这件事莫名其妙地混了过去,公司HR也没有细究。况且,其他同事不是本科就是研究生,平时聊天八卦也很难扯到学历问题上,大家全都默认他也是本科毕业。这么多年,他绝口不提这件事,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的这个秘密。他努力工作,拼命想证明的就是大专生也可以和研究生干得一样好。

    对着表格里“学历”一栏,他骑虎难下:想光明正大地写下“大专”两个字,从此洗白,不再隐瞒这个秘密,可又担心真要是这么做的话,很难和上司、同事解释之前的本科学历是怎么回事,搞得诚信度骤然降低,得不偿失。

    当初的一念之差,最终成为我这个朋友职业生涯中的一根芒刺,看似不起眼,却无比真实地扎在那里,时时刻刻提示着它的存在。

    还有不少新闻报道,讲的是隐婚的心理成本。

    张女士为了竞争一个待遇优厚但条件苛刻的职位,在应聘表格的婚否一栏里隐瞒了实情,结果如愿以偿地得到了那份工作。进入公司后,她很快得到了上司的赏识,也赢得了同事的好感。公司里大多是单身的年轻人,下班后经常拉帮结伙地组织集体活动,张女士自然也屡屡受邀参加。尽管家里有丈夫等着,但为了不引起怀疑,她只好放弃休息时间,像单身一样与同事们相处。

    后来,张女士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继续隐瞒,她在事业上将得到更多的机会,但是长此以往,她的婚姻却岌岌可危。一段时间之后,她选择了主动辞职,可即便如此,面对亲朋好友“单位福利待遇那么好,怎么还辞职”的疑问,她依然有口难辩。

    如果运气足够好,隐瞒和逃避的确可以帮助你一时获益,但要为此支付多大的心理成本,恐怕是先前无法预料的。

    用人单位:不诚信的人宁肯放弃

    对于求职简历中的隐瞒,用人单位普遍态度坚决:隐瞒自己过去的经历是极其不诚实的表现,是职场大忌,如果被发现,得到机会的可能性接近为零。

    一项调查显示,有60.2%的企业会对所有拟录用人员进行背景调查,39.8%的企业会针对关键岗位员工或一定级别以上的员工进行调查,一线城市企业对于背景调查的重视程度更是明显高于二三线城市的企业。而这些调查,多数是HR通过电话寻访、熟人了解、档案查询、委托第三方机构等多种手段进行的。

    几年前,有同事顺利通过考试,成为国家公务员。得到消息后没几天,我就接到陌生电话:同事即将入职的新单位派人来了解情况,要求配合。那次谈话进行了将近20分钟,从“谈谈你对他的印象”开始,逐渐深入到在某项具体工作中同事承担了怎样的责任,效果如何。几度,调查员在细节处穷追不舍,作为配合者的我甚至明显感觉到,这是在针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反复核实。

    可以想见,在用人单位对应聘者既往经历的调查中,诚信占了很大比重。在某种程度上,企业甚至并不特别在意你做了多少、做得怎么样,而更看重你做的和说的是否一致。这也意味着,一旦被打上“不诚信”的标签,即将到手的机会就要付诸东流,哪怕你在笔试环节考了第一名。

    有些招聘方为了维护自身权益,要求应聘者在求职登记表的末尾签署这样一行字:本人承诺所述内容无虚假、不实、夸大之处,且未隐瞒对我应聘不利的事实或情况。如有虚报和瞒报,我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公司保留与本人解除劳动关系的权力。有关专家也提醒,隐瞒实情求职成功的,一旦事情败露将面临解聘的风险,而且因为求职时隐瞒了实情,无法受到《劳动合同法》的保护。

    其实,担心被应聘单位误读、担心既往经历影响求职的顾虑,很多人都会有,但为此牺牲诚信,就有些得不偿失了。有资深猎头通过以往经验总结说,用人单位也有自己的分析能力,不会因为你过去的不愉快经历,就给予负面评价。他们也会根据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进行客观的判断。

    职业发展的每一步都是刻在履历表上的,无论好坏,都将成为你的一部分,蒸发不掉,也无法隐藏。我们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妥帖地走好每一步,万一哪一步走错了,也要坦然接受。

分享到:
万花筒
那些蒸发不掉的职场“滑铁卢”
大小人与小大人
学生会部长一职要不要干
判断失误
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