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扬中市,有一部热线电话广为人知,青少年和家长都知道“有困难找知心姐姐”。
“一部热线,就像连续上演16年的一部情感大戏,几代‘知心姐姐’是台上不知疲倦的主角。”江苏省扬中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倪艳平说。
1995年,固定电话在扬中市已经相当普及。时任刑事检察一科(现更名为公诉科)科长唐雪梅提议,通过热线电话的形式为青少年提供帮助。当年4月,“知心姐姐”热线正式开通,唐雪梅也被推选为首位“知心姐姐”。
然而,直到第四天上午,热线电话的铃声才第一次响起。唐雪梅兴奋地扑过去,抓起听筒,大声呼叫:“我是知心姐姐,知心姐姐啊!”
这是一名初二女生小李的求助电话,但她在电话中却始终不愿详谈。于是,唐雪梅到小李家去面谈。原来,长相漂亮的小李放学后经常被班主任朱某以辅导的名义单独留下,受到骚扰的小姑娘不敢和父母讲,十分痛苦。唐雪梅了解情况后,立即鼓励小李消除心理负担,告诉她“知心姐姐”会帮助处理这件事,并且绝对保密,让她安心学习。
唐雪梅和同事单独找到朱某,告诉他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告诫其行为的后果。在唐雪梅和同事的说服下,朱某表示一定改过自新,并主动写了一份保证书。
“我为自己感到骄傲”,唐雪梅说。在担任“知心姐姐”的5年间,唐雪梅接听了1400多个电话,为许多青少年和家长提供法律咨询和司法服务。
2002年朱文霞接过“知心姐姐”接力棒的时候,觉得“压力很大”。当时,扬中市青少年犯罪率上升,朱文霞深感青少年维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热线电话里的青少年往往都会显得有些犹豫。朱文霞记得,19岁的小宋打来电话的时候,是问“打架犯罪吗”。他讲“义气”,此前因为帮同学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可刚刑满释放,小宋的“哥们儿”又让他帮忙收拾一帮“找麻烦”的人。
朱文霞听得出来,小宋既不想再犯法又不想失去朋友。“我跟他约好见面聊一聊”,朱文霞告诉小宋,“哥们儿义气”不是真正的友谊。在朱文霞的耐心说服下,小宋彻底远离了他的那些“朋友”,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关键时刻,我们还是要拉他们一把。”朱文霞说。
如今的“知心姐姐”已经变成了一支平均年龄约29岁的年轻团队,从热线电话、志愿者服务队,到工作室和微博客。17年来,她们已经为3100多名青少年、120多位家长提供免费法律帮助,用耐心和坚守架起了一座与青少年沟通心灵的桥梁。
据“知心姐姐”志愿者服务队成员王华介绍,一位吉先生在看到“知心姐姐”活动报道后,主动汇款给“知心姐姐”,资助乡镇中需要帮助的孩子。从去年开始,吉先生已经陆陆续续汇款3600多元。
“通过一系列工作,我觉得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到孩子们。”王华说,“对我来说,‘知心姐姐’是一份神圣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