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联合国协调人类住区问题的专业人士,联合国人居署全球监测与研究部主任班吉·奥拉仁奥因卡一直在关注城市贫民窟这个“世界性难题”。过去几年,他所在的人居署持续忧心忡忡地发布报告声称:“城市贫困化日益加剧,这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个令人悲哀的事实。”
这样“悲哀的事实”似乎到处可以找到例证:在巴西,正在筹办下一届奥运会的里约热内卢市政府常常感到头疼,因为这里楼宇破旧、治安混乱的贫民窟在全世界都“享有盛名”;在印度,已经跻身“全球第四大城市”的孟买在收到赞誉的同时常常陷入尴尬,因为这里的贫民窟人口位列世界第一,“超越了挪威人口的总和”;甚至,以时尚著称的法国巴黎,也没能逃脱相似的难题,在城市北郊,一处环境破旧、臭气熏天的只有20多层楼的贫民窟,却生活着超过1000户移民家庭。
不过,今年4月,在中国东北的一次调研中,这位联合国的官员却看到一种全新的、令人乐观的转机。在辽宁省的几座城市,班吉发现,过去几十年,这里分布着破旧、脏乱的城市棚户区,一度被看作中国的“贫民窟”。而从2005年到2011年年底,已有2910万平方米的城市棚户区得到改造,超过200万贫困居民终于住进了现代化的社区。
在今年夏天的一场关于城市发展的论坛上,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专家聚在一起,探讨发生在中国的这场变革。世界银行的一位研究顾问评论说,中国在治理贫民窟的问题上“走在了前面”;而来自联合国的班吉,则对他所看到的“棚户区改造”工作给予更高的赞扬。
“这是一个世界奇迹!”班吉说。
详细报道见12版:
本报记者 付雁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