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1月02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民工之死再证工伤认定制度不人道

晏扬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1月02日   02 版)

    51岁的建筑工人尹广安在工作期间突发脑溢血被送往医院,经过30个小时的抢救后,尹广安的家人决定撤下呼吸机。尹广安的儿子说,在抢救期间,劳务公司有人来到医院,让医生用呼吸机维持父亲的生命,说一定要坚持48小时,当时他不清楚这是为什么,咨询律师后才知道。于是,为了拿到16万元的“高额”赔偿,儿子决定撤下呼吸机,让父亲“自然”死亡。(《羊城晚报》10月31日)

    这是一幕荒诞的图景:病人命悬一线,劳务公司忙不迭地要求医生用呼吸机维持,目的不在于抢救病人性命,而是在算计工伤赔偿。这更是一起人伦悲剧:父亲的心脏还在跳动,生命尚未逝去,儿子却残忍地撤下呼吸机,将父亲送往鬼门关。我相信,这将是做儿女的一辈子的愧疚,永远无法救赎。

    先有冷酷的制度,后有冷酷的人心——民工尹广安之死再次印证了这个道理。现行《工伤保险条例》第15条规定了“视同工伤”的三种情形,其中第一种情形为“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换言之,如果一个人病倒在工作岗位上,经抢救两天之后才死亡,就不能认定为工伤,家属无法获得工伤赔偿。据专家介绍,若认定为工伤,死者家属可得到40万至50万元的赔偿,若不能认定为工伤,非工伤死亡赔偿金只有3万至4万元,两者有天壤之别。所以你应该明白了,为什么劳务公司要求医生用呼吸机维持尹广安48小时的性命,为什么尹广安的家人决定撤下呼吸机转而与劳务公司私了,讨价还价得到的16万元,相对于3万至4万元非工伤赔偿,确实算是“高额”了。你可以指责家属在“保命”与“保工伤”之间选择了后者,而我觉得,不人道的工伤认定制度更应该受到谴责。

    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48小时后死亡不算工伤,作此规定也许有其初衷,但置于现实便显得荒唐透顶,它意味着一个人要想被认定为工伤,就得早点死、赶紧死,如果一个人生还希望不大,那么抢救不如不抢救,这是何等不人道乃至冷血!名为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制度,竟以如此冷酷的面孔对待倒在工作岗位上的劳动者,还有比这更荒唐的吗?2007年,江苏女教师李华晕倒在讲台上,在昏迷64天后离开人世,尽管她的病是长期劳累所致,但当地教育局拒绝认定为工伤,而拒绝的理由,说白了就是李华死得太慢、太晚了。犹记得,李华之死曾引起舆论对工伤制度的强烈声讨,但是,2010年《工伤保险条例》修订时,并没有对这一条款作出改动。今年10月21日,山东济宁一名杨姓男子在单位加班时突发脑溢血,抢救4天后死亡,至今没有被认定为工伤。人们不禁要问:48小时的时间界定依据是什么,道理在哪里?要知道,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病人的心跳、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都可以通过药物和设备加以逆转或长期维持,尽力挽救病人性命,这难道错了吗?

    如果一个人因工作病倒却没有死,按照现行工伤制度,仍然不能认定为工伤,哪怕他从此要在病床上躺一辈子。今年2月14日,哈尔滨市环卫工人张志娟在扫大街时突发脑溢血,虽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但生活不能自理,说话都不利索,而当地环卫部门表示“人没死不能算工伤”。这种说法虽然冷酷,但确实符合规定——这就是现行工伤制度,一个名为保护劳动者权益,却冷酷得让劳动者心碎的制度!

分享到:
抵制住了酒驾的诱惑,我还是不安
幸福列为施政目标,利弊相随
海监无人报考的原因有必要深究
中国式造假需要加藤式救赎
药企有黑名单,监管失职可有黑名单
民工之死再证工伤认定制度不人道
当九十岁老人坐着轮椅去离婚
蛋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