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魏晴送走了她20多年前教的学生吴欢(化名)。吴欢因心脏病去世,这个年仅36岁的男子,只读过小学,魏晴是他一生中唯一的老师。
想起吴欢,魏晴总会潸然泪下。
魏晴是昆明春城小学的校长,20多年来,从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到校长,魏晴获过的荣誉无数、称号无数,但她最喜欢的是吴欢那个班的学生给她的称呼——“太皇太后”。如今,这些都已成年的学生仍把魏晴视为他们的“母亲”。
吴欢那个班是魏晴走上教师岗位后带的第一个班——一个先后换过10多任班主任的“差班”,然而这个“差班”却在几年后的小升初中,获得了全校第一名的成绩。
魏晴对“差班”的改造从每天的家访开始。当时,家长们对还是小姑娘的魏晴不屑一顾:“今天要告什么状,说了快走!” 但是,那些被老师告了状就遭暴打的孩子,没想到魏晴每次来家里都是表扬他们。
“从不批评,只表扬”的魏晴,就是在一点一滴的关怀中,让桀骜不驯的学生变得团结互助、有精气神、爱学习了,并且将他们的友谊一直延续至今。
在这些学生中,从小患有心脏病的吴欢是魏晴最牵挂的。吴欢的父母都是下岗职工,一家人的生活很艰辛,吴欢小学毕业后就辍学,靠卖一些手工艺品为生。同学们总是通过购买他的东西来资助他。每年教师节,吴欢都会出现在魏晴的办公室,送一束花给老师。吴欢从不诉说自己的艰苦,同学中谁有困难他就去帮助谁。一生未婚的吴欢去世后,无亲人相伴,是同学帮他擦去嘴角的血,洗净身体,与他做最后的告别。
“同学们温暖了吴欢的一生。”魏晴说:“这些学生中有不少成功人士,有的身居高位,但对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同学不离不弃,这就是人格教育的魅力!”
这个“差班”的转变,奠定了魏晴从事小学教育20多年的信念:分数永远不是第一,人格教育才是首位。
“幼儿园学小学课程,小学学初中课程,初中学高中课程,高中学大学课程,到了大学学什么?反过来学如何做人、做事。其实这本是小学阶段该学的东西。”对当下的教育现状,魏晴总有一种担忧,在升学的压力下,小学教育几乎迷失了方向。
曾经发生在她眼前的一些事情让她忧心忡忡。
师范生在教师资格考试中作弊成风,一名因作弊被抓的考生在哀求无果的情况下,竟要跳楼自杀,在场的两位老师冲上去死死抱住已经挂在楼外的这名考生,才使他免于一死。然而当这一事件被上报给主管部门时,相关工作人员竟说:“他跳了吗?这样的事多了。”
“考试作弊、分数高于生命、漠视他人,这样的人今后去做教师,教育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魏晴说:“小学6年是人格品德形成的重要阶段,知识不够可以弥补,但人格欠缺就很难再弥补。”
魏晴认为,教育就是心灵滋养的过程。
魏晴不喜欢每年“六一”、“国庆”联欢时,一小部分人在台上表演,大部分人在台下看,“这种形式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要让大家都在活动中有所感悟。”
今年10月8日,“国庆”假期结束后的第一天,魏晴请来了昆明警官学校礼仪班的大学生,给学校的小学生展示了天安门的升旗仪式。半个小时里,孩子们都被庄严肃穆的仪式所吸引,鸦雀无声。随后,魏晴给孩子们讲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典故,孩子们听的津津有味,不再像往常一样叽叽喳喳。
魏晴说:“每个人对国家都有朴素的感情,一个人如果不爱国,他的人格是建立不起来的。爱国主义教育也要运用孩子们能接受的方式。”
魏晴还改革了“三好”学生的评选,“每年都是那几个学习好的同学获奖,这其实是一种教育的不公平。每个孩子都在成长、进步,我们应该去寻找他们的优点。”
为此,全校各个班级都设立了自己的奖项,由学生自己评选。上学期,六年级(2)班的一个女生没想到自己天天浇花的行为,竟都被同学看在眼里,给了她“小管家之星”的奖励。
“这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引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被认可的幸福。”魏晴说。
她还在学生中发起“寻找身边的美”的活动,让孩子们用相机拍下他们身边最美的人。结果,学校里的保安、清洁工、老师以及同学的优点,都被孩子们发现,“原来最美的人就在自己身边”。
对小学生人格的培养,魏晴总是从小事做起,比如学校场地有限,孩子们频繁发生冲撞事故,她便在五年级学生中开展“楼道里能不能奔跑”的辩论会,然而辩论会的结果却是反方获胜——“可以在楼道里奔跑”,有的老师对这个结果很着急。但魏晴认为,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通过辩论和反思,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起到了规范行为的作用。
从一名普通的班主任到学校校长,魏晴一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她称呼自己的学生为“孩子们”。每天清晨,她会和孩子们在操场上跳绳,总会有学生提醒她,“老师,小心你的高跟鞋,别崴了脚。”
“教育应该给孩子创造幸福感,学校也可以有家庭氛围的教育。当一个孩子有了良好的品格时,他自然会去关注自己的角色,知道学习的重要。知识也许不是每个人都学得好的,但有良好人格素养和心态的孩子,路会越走越宽。”魏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