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赵元立:救人为乐

本报记者 黄丹羽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1月20日   08 版)

    早上7点,北京天坛医院住院部大楼就已挤满了人。赵元立忙碌的一天拉开了序幕。

    当医生完全是赵元立自己的选择。1988年,协和医科大学成为他理想的起点。学医是件苦差事。“哪块肌肉在哪,哪块骨头怎么长,都要背下来,那时天天看书看到夜里一两点。”赵元立说,“虽然辛苦,但这和能治病救人的快乐相比,就不算什么了。”

    8年后,拿到博士学位的赵元立没有像大多数同学那样选择出国,而是接过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伸来的橄榄枝。他希望自己能够尽快积累临床经验,为病人服务。

    起初,赵元立也只是个跟在老医生身后的“小尾巴”。“当医生需要经历学习、见习、实习等等许多过程才能逐渐独立,没有捷径可走。水平再高再聪明的新医生,也比不上在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的医生。但是,个人的努力也很重要。”赵元立说。

    1997年底,赵元立被安排学习神经导航手术。此前,医生做开颅手术只能凭经验寻找病灶,而神经导航手术则通过计算机定位,术前勾画病灶位置。对于风险很大的开颅手术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进步。

    当时,国内对这项技术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所有文献资料都是英文的。1998年,手术室改装完毕,新机器投入使用,赵元立把厚厚一本说明书一点一点看下来,再翻译成中文。经过半年努力,他掌握了导航定位技术,显著提高了开颅手术治疗颅内深部肿瘤和血管性病变的成功率。

    随后,赵元立被调到颅脑外伤病房,负责筹建低温治疗和重症监护病房。其间,他还曾出国短期学习。1999年,赵元立晋升为副主任医师,2001年,他又被调到脑血管外科,并且开始收“徒弟”。

    30岁的赵元立和他的学生几乎同龄。“我和学生就比较随便,大家一起讨论问题,每星期进行一次学术谈话。”赵元立把他从国外学来的医科学生培养模式用在教学过程中。

    2004年,赵元立开始担任神经外科中心脑血管外科和老年肿瘤专业组主任。那一年,他刚刚34岁。

    对任何一位医生来说,失败都是不可避免的。赵元立记得,毕业时自己曾经想去肿瘤医院工作,被家人拦住了。“爷爷说那里病人得的都是癌症,再开刀也治不好。”而现在,赵元立所在的神经外科同样是与死神赛跑的竞技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肯定有我治不好的病。我能做到的只有不停地接触新事物,一直学下去。”赵元立说。

    回首身穿白大褂的16年,赵元立坦言,也不是没有诱惑——比如出国。“到国外考个医生执照,在那里做医生,收入等等都很有吸引力。”赵元立说,“但中国的医疗业已经和国外接轨,我还是希望能在国内发展,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病人和病人家属满意。”

    16年来,赵元立累计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多部著作编写,作为课题组成员3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还曾获得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茅以升青年科技奖等光荣称号。

    “人一辈子不能体验太多。我这辈子就是要通过帮助别人来收获快乐。”赵元立笑道,“也许命运就是这样安排的”。

    微寄语

    帮助别人,既能体现人生价值,也能收获快乐。

赵元立:救人为乐
刘宗杰:吃亏是福
赵宏:全心为医
石家庄:启用290名消防专办员
泰安:以打促管净化消防产品市场
百色:实现登高平台消防车全覆盖
两岸红十字会交流紧急救援技能
体坛周报2013年征订问答
北京东城工商分局组织抽检冬季家电
2012海峡两岸民间斗茶赛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