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开展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狗街镇团委书记保光伟和同事近期都在集镇上拜访各家商户。他们发现,摩托车是农村青年广泛使用的交通工具,由于地理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摩托车常常发生损坏,只能送回买车的地方修理。因此,销售摩托车的商铺里常常聚集着买车和修车的青年。于是,保光伟他们就在一家摩托车商铺建立了团组织。
“这是一个很好的建团载体,把爱好摩托车的青年聚在了一起,这一模式可推广到家电销售、家具销售、农机销售等商户。”保光伟说。
云南是个农业大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978.6万人,占总人口的65.78%。农村青年数量庞大,但存在着农村人口分布地域不均衡、镇区的青年聚集不多、各乡镇差异大等现状。
为在现有条件下推动全省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团云南省委提出:“镇区聚集程度较高的乡镇,建设的重点放在镇区;镇区聚集程度较低的乡镇,在全乡镇范围内开展,做到‘应建尽建’”。团省委书记班子成员先后深入玉溪、昆明、文山、昭通等地,了解当地乡镇共青团工作现状,科学制定工作目标。同时,在云南省委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团省委多次与省财政厅就乡镇团委工作经费有关事宜进行沟通,努力推动乡镇团委每年两万元工作经费的落实。
与此同时,团省委还编发了《云南省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问答》,其中设计了49个问题,对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的各项工作作了深入浅出的回答,使基层团干部能很快掌握工作方法、制定工作目标。目前,全省所有县级团委都已启动工作,显示了县级团委在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中承担的统筹协调的重要职能,全省已建成500多个乡镇直属团组织。
团昆明市委用15天的时间完成了全市乡镇的摸底调查,并多次与各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商谈,为县区团委的“大团委”建设工作寻求党政部门最大限度的支持。在找准了薄弱点和着力点后,团昆明市委决定拓宽实体化“大团委”建设的路径,打破传统建团模式,灵活建设乡镇团组织。
“不少基层团委像跑‘贷免扶补’工作一样,深入青年宣传。”团昆明市委一位负责人说,“在摸底调查中发现,一些大学毕业的青年回乡创业,往往缺少创业资金。当地团委在走访时,帮助他们申请‘贷免扶补’,推荐创业导师,与他们交朋友,之后再同他们谈建立团组织,效果很好。”
此外,各县区团委还依托涉农组织,实现团的建设与青年致富发展相结合;针对各类工业园区发展迅速的实际,采用单独、挂靠、联合等方式,依托本区域内的民营企业、国有及非国有控股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两新”组织等经济组织建团;把握虚拟网络性组织的本质性功能和网络中组织成员的内在一致性,按照青年的兴趣爱好、集聚联络、成长发展等特点,通过QQ群、论坛、微博等载体,建立网络团组织。
团大理州委通过调查,掌握了全州35岁以下的青年在生产经营、务农、乡镇务工经商、外出务工等方面的数据后,区分坝区乡镇、山区乡镇建团。坝区乡镇“大团委”建设重点放在企业、集市和其他社会组织;山区乡镇“大团委”建设重点则放在种植业、养殖业及专业合作组织。团大理州委采取先易后难的方式进行,在条件成熟的大学生村官、创业青年、兴趣组、文艺队等群体以及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居住区及行政事业系统内新建乡镇直属团组织。
为此,团州委拿出30万元工作经费,补助每个县市工作经费1万元,并实行以奖代补,每新建1个团组织给予奖励100元,超计划新建1个团组织给予奖励500元工作经费,使工作得到了有力推进。
昭通市永善县交通闭塞、自然条件差,大部分乡镇没有规模以上企业甚至没有企业。为此,团县委对青年进行了归类建团,有企业的乡镇以企业为单位建团,乡镇或者村的个体工商户,按照餐饮业、服装业、家电业、农副产品业、运输业等行业分类建团;同时与招商引资项目相结合,积极向招商引资进来的项目、公司推荐优秀青年就业,同时建立团组织;此外,还组建了网上团组织“黄华镇在外就读大学生QQ群团支部”、“苗圃资助大学生QQ群团支部”等。
位于曲靖市南部的陆良县,是云南省第一大高原平坝,素有滇东粮仓的美誉,各乡镇种养殖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社、规模以下非公企业相对较多。团县委把第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放在打造示范点上,在芳华镇绿源康养殖产业专业合作社、小百户镇天花养殖场以及中枢镇的圣邦大酒店都按照有班子、有活动、有阵地、有制度的“四个有”标准建立了直属团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