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重庆市第一届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这是一场受到高度重视的大赛,两个多月前,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大赛开幕,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存根出席开幕式,重庆市委副书记张轩讲话。
这也是一场注重创新的比赛。大赛中涌现出的优秀选手,连同他们的绝活儿,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同时,大赛开创的新做法,连同背后的创新理念,让共青团在服务地方中心工作方面积累下弥足珍贵的经验。
通过赛场找到梦想航程
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系的大三学生陈俊曾许下心愿:开办自己的软件公司,并让其逐渐发展壮大。通过几年的专业学习,他已具备了一定的设计开发知识,在同学中小有名气。他想知道,自己有没有朝梦想走下去的实力。
听说重庆市第一届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举行的消息后,陈俊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大赛,他希望大赛成为自己专业水准的“试金石”。
这名学习Java软件开发的20岁年轻人一步步进了决赛,欣喜之余,他发现自己的表现并非完美。最重要的是,通过比赛和总结,他注意到,自己“只要能实现功能,便是好程序”的判断标准过于偏颇,应考虑到它的性能、负荷限度、精密度等问题。这给了他新的思维路径,他学着运用精简代码完成相同效果,运用数据结构化解复杂化计算,运用更新奇的逻辑思维去解决相应问题。
过去,他运用servlet+service+domin层+ajax框架,编写自己设计的“正大娱乐新闻网”,一个大模块的几个小功能,必须编写几个不同的类,代码重复量很大,难于管理,时常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控制类,web.xml的代码也相当多,十分复杂。如今,他可以用更少的代码完成相同的事,用SSH框架清晰地将系统分为表现层、中间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服务层。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交互,而是通过组件与中间层建立连接,再由中间层与数据库交互。曾经一个大模块的小功能的几个控制类,现在被整合为一个类里的多个方法,web.xml的代码也不再复杂,变为了自我设定xml文件,而且操作数据库也不再使用他自己编写的语句,利用hibernate内部自带的内部语句,既准确,又快捷。
“参加这次大赛,我的技能水平上了一个台阶,编写速度提高了,系统整体性也得到保证。”他说,“这些进步,我可以受用一生!”
很多像陈俊一样的年轻人,通过参加高水平的大赛,检验出了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对于他们来说,参加大赛的成败并不重要,但是大赛留给他们的启迪,却可能会让他们的梦想之路骤然明晰。
有了方向,梦就不遥远。
当代青年产业工人用机器玩出“魔方”
机床能将金属毛坯加工成机器零件,是“制造机器的机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设备。现今,世界先进机床业已进入以数字化制造技术为核心的机电一体化时代,数控机床就是代表产品之一。
本届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上,参加数控机床项目竞赛的年轻人的表现,即使对于加工精度的“完美主义者”来说,也难以再挑剔。
刚满20岁的张树强曾加工一批壁薄椭圆锥齿轮,表面粗糙度要求Ra1.6,圆弧圆度要求0.005mm,内、外圆弧平行度要求0.008mm。
内行人都知道,椭圆锥齿轮外形复杂,加工难度极高,完成这些以微米计的要求,难度极大。但张树强凭借高超的技能水平,通过合理选择夹紧力、控制走刀量、转速来保证粗糙度Ra1.6;通过数控程序实现循环进给,保证进给量匀速变化,恒定圆弧各点的线速度,确保表面圆弧圆度0.005mm;将机床卡盘爪子跳动、平行度修正到0.004mm以内,通过基准转换车削内外圆弧方法,确保多次装夹仍可实现车削内、外圆弧平行度达到0.008mm。
如今,张树强站在了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赛场上,和许多高水平的技能工人一起,展示当代青年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用机器玩出“魔方”。
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技术正引领职业青年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结合重庆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本次大赛设置了普通车工、数控车工、焊工、钳工、冷墩、冷做工、制齿工、木模工、计算机程序设计员等19个工种,覆盖范围十分广泛。这些契合政府、企业和青年工人要求的竞赛项目,成为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平台,为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储备人才。
有了“千里马”,还得有“伯乐”,团重庆市委专门聘请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等,对比赛全程进行点评,现场为青年提供指导,确保青年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比赛中得到充分体现,营造了青年成长的良好环境。
机制创新,不拘一格荐人才
重庆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将其视为事关发展全局的长远大计,摆在战略位置予以推进。作为政策扶持的直接受惠者,职业院校的青年学生获得了自身成长的绝佳机会。
为了让青年学子能有展示技能的平台,本次大赛在全国率先开辟了职业院校学生与职业青年同台竞技、比学赶超的平台,在以往赛事设置的基础上,专门针对年龄在16周岁至25周岁的职教学生设置了学生赛事组,近200余所高职、中职院校共10万余名青年参与其中。在比赛项目的设计上,大赛突出高技能、新标准,邀请行业专家、企业家做评判,着重考察选手的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充分发挥共青团在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开辟了职业青年、职教学生成长成才的新途径。
为了能让大赛中涌现的青年技能人才人尽其用,大赛搭建了“人才成长立交桥”:获各工种比赛前三名的选手,优先推荐参评重庆市优秀技能人才和重庆市青年岗位能手。同时,大赛探索建立了优胜者职业资格等级晋升的“绿色通道”,对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出题的竞赛工种,前三等奖获得者按命题标准相应等级晋升一级职业资格。这意味着,职教学生如果在大赛中获奖,可以直接获得高级技工证书,有了这个证书,走出校门后,找工作将会有含金量很高的“敲门砖”。
“从某个角度看,本次大赛也是共青团工作机制创新的重要尝试,”团重庆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共青团工作不能落于“一片红旗一群人,一派豪言一纸文,红旗一收事未尽,豪言过后无人寻”的窠臼,应该脚踏实地做出成绩。“共青团工作取得实绩的要义,一方面在于必须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做文章,另一方面必须加强机制创新,”这位负责人说,在很大程度上,共青团工作的生命力取决于对团员青年正当需求的回应,“共青团必须为有为青年搭建成长、成功的平台,青年是最不墨守成规的群体,共青团组织则应做到‘不拘一格荐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