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应届生求职季,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地安排了就业交流会,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纷纷返校传授求职经验。已经到了找工作的关键时间,学生们的提问也不再绕弯,犀利而直接。一位徐同学问:“怎么让对方留下你的简历?”师姐用自己的故事回答:“简历可以做得特别一些。当年我问单位人事处,你们每年会收到多少简历,对方说不能用数字形容,是‘一屋子’。于是我把简历用红色纸张打印,让对方能一眼看到。”师姐最终应聘成功,据说有红色简历的大功劳。
因临近毕业而“白天愁工作、晚上愁论文”,徐同学禁不住焦虑,又去听学校办的“求职简历全攻略”讲座。一位做了十余年人力资源管理的老师说:“我最烦有人写: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你撬地球干嘛?我雇你来撬地球吗?”
愈加迷茫的徐同学回到宿舍,用搜索引擎查“简历”,却发现,原来薄薄的简历早就成了应聘者“机关算尽”的求职第一步。一到两页纸、个人信息简明详实、应聘岗位清晰……这都是传统简历的基本要素,然而,时下的年轻人似乎不甘心止步于“传统”,另类简历时有露面。“红色纸张”之类早就不新鲜了,更多“不走寻常路”的简历正在丰富着招聘方的视野。
宁波海事局的官方微博最近晒出一份“史上最牛航海驾驶专业简历”,简历开头赫然写着“不当船长不结婚!”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播音主持专业的某位学生,在工作经历一栏写道“一个月在淘宝卖了96台台式电脑”。一位会计系的学生则把简历做成了一张资产负债表:“资产”有志存高远、坚韧踏实、年轻有望等;“无形资产”是专业知识和学历学位;“负债”是助学贷款和社会经验不足;所有者权益则是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导、自己的奋斗等;最后得出资产总计——瑰丽人生。
网名“硅谷猎头”的人力资源管理师张琦最近在微博贴出了一系列创意简历。一位电气工程师把简历做成了街头小广告,并在小纸条上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和邮箱,每个过路人都可以撕取。一份被设计成地铁图的简历,教育经历、职业技能等条目就成了不同颜色的地铁线——欣赏之余,张琦劝告:“这类简历仅适合设计类岗位,其他请勿模仿。”
国外的年轻人也面临就业压力,花在简历上的心思毫不逊色。一个翻译自国外论坛、名为《那些疯狂的创意简历》的帖子中,一名学平面设计的女生为了使雇主感受到自己对缝纫设计的热爱,把简历织在了布料上;一位爱尔兰毕业生不惜花费3000美元制作了一个巨大的广告牌,最终被一家出版社录用为通信执行;为了获得乐高玩具公司的青睐,应聘者特意用乐高玩具搭出了公司吉祥物的模型,并把简历放在模型上。
帖子中写到的年轻人最终都因为另类简历的助力而被录用,不过作者依然诚恳地说道:“虽然人人都需要一份有创意的简历,但它必须具有自己的行业特性,并不是任何工作都能去做。”
左小姐在一家软件开发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她在搜索招聘网站的人才简历库时发现,简历关键词的填写有两类,一类是中规中矩的例如“职业定向+期望工作地”,另一类则显得有些跳脱,比如“金牛座实干女”、“人生的船票”。“其实另类简历是可以引起HR(人力资源)的关注的,但切忌离题,应该和职业和自己的个性相关。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形式新颖的简历会加分,说明有思考力和创造力。”左小姐说,“简历要突出特色,比如提到自己对行业的忠诚度,就比较受HR欢迎。”
在徐同学参加的求职讲座中,授课老师直截了当地否定了一切另类简历:“花里胡哨的很讨人烦,给人不踏实的感觉,真正的人才用不着这些文字来掩饰自己的不足。”
清华大学在每年的求职季都会为学生安排一系列课程和讲座,如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咨询、职业能力拓展训练等。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韩威说:“简历并不追求流行时尚,虽然没有统一格式,但目的是一致的——让用人单位能通过简历一目了然地了解你、看到与申请职位相关的信息。另类简历取决于你应聘什么样的岗位,比如广告,需要有创意,能通过简历表现出你的才能就很好。但如果过于剑走偏锋,考虑到筛选简历的人有不同的审美,风险还是很大。”
简历只是求职的第一步,北京一所大学的学生职业发展协会在最近两个月中,已经办了十多场一对一的简历修改和六七场面试培训,会长尚超发现许多同学在找工作的崎岖道路上仍然迷茫。“低年级的学生没有职业规划意识,到临近毕业才开始着急;应届生想不清楚自己要从事什么职业——今天国家公务员考试,他复习两天,去了;明天宝洁面试,他‘宝洁八大问’看两天,去了;过了半个月各类银行开始招人,他看看往年考试资料,又去了。”尚超说,“如果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就算找到了工作,在今后的工作生涯中也不会快乐,因为他不懂什么是热爱。”
又回到求职简历的话题,尚超最后友情提醒:“如果本人确实长得对不起观众、企业又没要求必须交照片,那就索性别放。别没事干把什么小清新文艺范儿的艺术照放在简历里,这只会减分,绝对不可能加分。”一张照片毁掉的简历,尚超见得太多了。
本报记者 蒋肖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