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临近,南开大学学生李双正在计划今年寒假的活动。她所在的“紫荆助学会”打算到云南考察,不是游山玩水,而是寻找那些家境贫寒需要帮助的孩子。
两年来,这个毫不起眼的大学生社团已经点燃过4个省份的58个孩子的求学梦想。
他们的做法并不复杂。成员们每年到自己的家乡或一些偏远地区实地考察,寻找资助对象。资助额度也并不高,一年在300元~400元之间。
李双说,这是考虑到同学们的经济承受能力,可以个人资助,也可以几个人联合。而在此过程中,紫荆助学会不接收任何资助金。资助人直接汇给受助者。
紫荆助学会发起人、21岁的赵琳说,只需拿出“奖学金里很小的一部分”。他今年已从南开大学毕业,目前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
2008年,大学一年级的赵琳在一个公益社团里见到一名广西玉林女孩的资料。这个名叫秀花的女孩比他小两岁,父亲早逝,母亲多病,姐姐已经外出打工,接下来她也可能面临失学。
赵琳记得很清楚,“只要400元,只要奖学金里很小的一部分,就可以让她一年有学可上”。
17岁的赵琳决定资助这个未曾见过面的15岁女孩。
2010年,赵琳和“爱心俱乐部”的同学策划一次助学活动时,发现同学们当中希望参加“资助贫困学生”项目的报名者最多。“有同学想要献爱心,有孩子需要资助,为什么我们不成立一个专门的帮扶组织,让更多的孩子有学可上呢?”
“紫荆助学会”一个月后成立。赵琳腼腆地说,以紫荆花为名,是因为在大地一片枯黄的时候,紫荆花悄然绽放,“敢为天下先”的特性让人激情昂扬。它开花时密密麻麻,百朵簇生,象征着团队精神、关爱和睦。
两年来,这个小小的学生社团吸引了超过100名大学生。他们与一些中小学或公益组织合作,先后设立了“南开-玉林助学”、“南开-青海格桑花助学”、“南开-陕西小白杨助学”、“南开-江西赣州助学”4个资助点。
到目前为止,赵琳仍然资助着秀花,她已从从初二升到高二。他不知道还会资助她多久,但是,“只要我还有这个能力,我就一定会让秀花的求学路走得更远”。
他们定期通信。他觉得,比起电话和电子邮件,还是这一笔一画最能表达内心。
赵琳还记得秀花写给自己的第一封信。“虽然与您素未谋面,但在我心里对您充满了感激。对于一个素不相识的贫困学生——我,您伸出了双手,我已收到那满载爱和希望的资助款。在此我非常感谢您对我的资助。因为您的资助,我家的经济状况能好转些,我也能够专心学习。为了不辜负赵琳哥哥您对我的资助心意,也为了我的理想,我一定会加倍努力,好好学习……”
这类信件是紫荆助学会格外重视的。与资助额相比,他们看重爱心的付出与反馈。
从高中时代就参与一些公益活动的赵琳说:“很多人觉得公益与金钱是紧密联系的,我不认为。做公益是一种信念,一种坚持,只要有心,没有钱我们也可以做公益。”他说,正如他们没有给孩子带去多少钱,但就算每天省下一块钱,一年下来就能资助一个孩子的梦想,让他们有书可读,给他们送去希望——这就是公益。
本报天津11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