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我航空母舰顺利进行歼-15飞机起降飞行训练。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摄
日前,我国自行研制的歼-15舰载机顺利在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上进行了起降飞行训练,引起世界广泛关注。
歼-15飞机是我国第一代多用途舰载战斗机,具有作战半径大、机动性能好、载弹量多等特点,可根据不同作战任务携带多型反舰导弹、空空导弹、空地导弹以及精确制导炸弹等精确打击武器,具有全海域、全空域打击能力。
它采用了全新增升装置、起落装置和拦阻钩等系统,实现了机翼折叠,使飞机在保持优良作战使用性能的条件下,还能满足着舰的特殊要求。该机装配两台大功率发动机,被誉为凶猛强悍的“空中飞鲨”。
作为我国第一代舰载机,歼-15在“辽宁舰”上的这次起降训练不仅完成了高强度下的飞行训练,探索并固化了着舰的飞行方法,突破了滑跃起飞、阻拦着舰等飞行关键技术,而且还掌握了大侧风、低能见度、不稳定气流等条件下的偏差修正动作要领。
据媒体报道,在这次训练中,所有歼-15首次上舰飞行均一次成功,航母平台和飞机的技术性能也得到了充分验证,舰机适配性良好,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这次训练取得的成绩,着实让国人振奋。
战力PK 略占优势
在世界范围内,当前已经投入使用或即将投入使用的常规舰载战斗机主要包括:美制F/A-18C/D“大黄蜂”、 F/A-18E/F“超级大黄蜂”,俄制苏-33、米格-29K和法制“阵风”等五种。我国歼-15飞机各项性能可与俄罗斯苏-33、美国F-18等世界一流主力舰载机相媲美。
从航程方面说,F/A-18E/F和“阵风”在挂载三个大型副油箱时转场航程可以达到3330公里,而歼-15不需要采用副油箱转场航程就可以超过3000公里。歼-15采用多种加油方案,标准内油约5200千克,当挂载副油箱时,最大内油超过9000千克。在最大内油配置情况下,飞行阻力也不会增加,因此歼-15在航程方面性能占优。
在飞行性能方面,F/A-18系列低速性能出色,但是在超音速状态下阻力过大,截击能力弱;米格-29K推重比出色,具有优秀的超音速机动能力,但是航程过小。歼-15拥有很好的超音速性能,适合制空和防空作战,总体飞行性能与F/A-18及米格-29K差别不大。
在航电性能方面,歼-15目前没有完成定型。如果按照保守方案设计,基本相当于“阵风”和未改装AN/APG-79雷达的F/A-18E/F。而如果按照先进方案设计,则基本相当于改装AN/APG-79雷达的F/A-18E/F,在与其他舰载机的对抗中并不会落下风。
在挂载武器弹药方面,歼-15灵活性极佳。该机拥有8个可以挂载重型武器的重载挂点,而且各个挂点间距大,可以挂载各种大直径武器,若将机身腹部两个前后布置挂点联合起来使用,还可以挂载单弹重量超过4吨的超重型武器。而F/A-18E/F“超级大黄蜂”只有5个重载挂点,“阵风”只有3个重载挂点,米格-29K甚至一个像样的重载挂点都没有。
歼-15战斗机从设计到生产,直接被定义为舰载机种,而非由其他机型改装,使得歼-15各项性能更能适应航母需求,将自身的作战能力发挥到极致。歼-15作为重型舰载机,具有攻击半径大、载弹量多、滞空巡逻时间长等突出优势,必将会成为全球同类战机中的佼佼者。
刀尖舞蹈 难度超前
舰载机起降一直是世界性的技术难题,被比作“刀尖上的舞蹈”。舰载机的着舰有四种情况:安全着舰、着舰复飞、逃逸复飞和撞击甲板。
着舰复飞是指飞机由于环境恶劣,飞行员操纵技术不好,或者超出安全着舰范围等原因,飞机无法接触航母甲板、安全降落,只有开加力,重新拉起,爬高复飞。逃逸复飞是指飞机虽然已经接触航母飞行甲板,但是由于拦阻钩故障等原因没有钩住阻拦索,这时飞机只能在着舰区加速滑跑,拉起起飞。这两种复飞状态都属于未安全着舰状态。
根据美国海军舰载机着舰飞行训练的统计数据,这两种复飞发生的概率很大,达到40%~50%。可见,对于舰载机着舰来说,不成功是正常的。比如,美国海军事故高峰期,平均每天都要摔掉一架舰载机,直到现在其事故率仍然要远高于陆基飞机。
舰载机起降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
一是起降空间狭小。航母面积远低于陆地机场,在茫茫大海之中,即使是尼米兹级这样的十万吨巨舰,也好似一片落叶。加上大海之中,缺乏明显地标,所以飞行员目视确定起降位置比较困难。
同时,航母上还要布置舰岛、武器及天线等设备,作战或训练时,甲板上往往布满飞机,这些都会极大地压缩起降空间,给飞行员起降造成很大的视觉影响。另外,航母平台的甲板距离短,舰载机只有具备极快的加速度,才能顺利完成起降动作,这对舰载机的性能及飞行员的能力素质要求非常高。
二是起降平台不稳。航母与陆地机场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航母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再加上海浪的作用,航母舰体的起伏和摇晃往往十分剧烈,使舰载机的起降产生很大困难。尤其是在降落时,飞行员不但要调整好飞机姿态,还要准确掌握航母姿态,这都会给飞行员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例如,舰载机着舰需要拦阻钩钩住阻拦索,如果航母随着海浪上下起伏波动,那么飞行员在航母上升时确定的着舰位置,当航母下降时,着舰位置必然会随之下降,这很可能造成拦阻钩钩不住阻拦索,使舰载机降落失败。
三是协同保障复杂。航母平台起降试验是对航母起降系统、指挥系统、舰载机系统等各大系统整体配合的考验,这个大系统中的通信、协同及保障等相当复杂,稍有不慎都会影响起降的成功。而且当多机连续着陆时,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会挤满大量飞机,这对航母、飞机和飞行员都是重大考验,需要进行密切协同和配合。历史上,在航母作战和训练中,由于协同保障问题造成舰载机起降失败的事故屡见不鲜。因此,实现整个起降大系统的密切协同是确保舰载机正常起降的重要因素。
“辽宁舰”是在国外废旧航母平台基础上改建的,很多关于起降方面的设计意图和资料无从得到,增加了我国掌握“辽宁舰”起降技术的难度。同时,歼-15是我国自行研制和生产的舰载机,其设计思路和技术标准与“辽宁舰”存在一定差别,二者很难实现完美匹配,但这次试验却取得了100%的起降成功率,实属不易。
成功起降 重大意义
歼-15舰载机在“辽宁舰”上的成功起降,极大增强了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首先,它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舰载机获得巨大成功。歼-15作为我国舰载机发展的开端,在短时间内就成功实现了在航母平台上的起降,令世界震惊。
我国舰载机的发展起步晚,基础弱,缺乏经验。但这次不仅成功实现了首飞,而且多架飞机一次成功,这在世界舰载机发展史上实属罕见。有了这一良好开端,我国一定能在未来较短时间内迅速建立起一支随时可用的舰载机作战力量,培养出更为成熟的舰载机飞行员。
其次,它表明我国在航母技术的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研制了自己的着舰系统,依靠自己的飞行员及舰载机,实现了首次成功起降。说明我国已真正掌握了航母及舰载机起降技术,也说明我国的经济实力、工业水平已经达到较高程度。
最后,它展现了我军航母发展建设的坚实步伐。在发展航母的道路上,我们求真务实,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异常扎实稳健。从航母平台的引进到舰载机的研制,再到舰载机飞行员的培训,直到实现舰载机的成功起降,都严格按照既定计划进行,在规定的时间节点之内高标准完成了相应任务。
后续任务 任重道远
歼-15舰载机成功起降虽然表明我国航母向形成战斗力方向迈出了一大步,但距离最终形成编队整体作战能力还有较大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例如,苏联在上世纪80年代末完成舰载机第一次着舰试验,俄罗斯直到90年代末才组建完成第一支舰载机航空兵团。其间固然有经济崩溃、军费投入不足的原因,但舰载机飞行员训练的复杂性也是重要原因。
一般来说,航母要真正形成战斗力,需要完成“三个协同”。一是舰机协同,即航母平台与舰载飞机之间的协同配合;二是舰群协同,即航母与其他护卫舰及海上力量的协同作战;三是舰网协同,即航母与军队整体指挥网络的配合。只有全面实现舰机协同后,才能进行舰群和舰网的协同训练。当前,对“辽宁舰”而言,最重要的是完成好舰机协同。
歼-15虽然已经完成了起降飞行,但并不表明我们的舰机协同已经完成。航母的战斗能力不能仅靠少数战机的起降实现,需要靠更多类型、更多数量的战机形成整体作战能力。比如,反潜机、预警机、电子战飞机等多种保障机型,都是航母作战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警机能在几百公里以外发现敌机及来袭的各种导弹,并通知编队进行综合防御,从而起到战斗力倍增器的作用。如果没有舰载预警机,航母在大洋上就会闭目塞听,其战斗力将会大打折扣。因此,在信息化条件下,如果没有保障飞机,即使有了舰载作战飞机,也不能认为航母就形成了战斗力。
歼-15要想形成持续、稳定的着舰能力,需要飞行员具备娴熟的着舰技术,需要飞行员在日后的训练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另外,舰载机着舰后进入相应的停机位也需要进行试验,需要积累大量的实际经验。
如果我国的航母舰机协同能够顺利完成,那么,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航母就能很快实现与海军其他舰艇及作战力量的协同配合,并在与其他各军兵种信息化网络的指挥协同下形成强大的作战能力。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
李刚 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