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住云南省昆明市的呈贡新区,世代都是果农,希望能把我们家乡的特产水果,介绍给大家。如果您想亲自来果园游玩和采摘,可以提前打电话或加我QQ与我联系。”这是淘宝网上今年5月31日才开张的网店“爱心陈缘”掌柜“小米渣2004”的自我描述。这个小店除了卖宝珠梨,还卖云南的民族饰品,价格实惠。
人们不知道的是,“爱心陈缘”的掌柜段陈缘,是一个下肢瘫痪的18岁女孩儿。尽管这个小店目前在淘宝的信用等级仅有两颗红心,但它却是段陈缘的生活和希望所在。而点燃这希望之星的,则是段陈缘家所在的吴家营街道的大学生志愿者们。
“爱心菜单”志愿服务温暖社区
在昆明吴家营街道为民服务中心里,有一个特殊的窗口——党团员志愿者服务窗。每天,都有人来这个窗口登记成为志愿者;每天,也会有人来这个窗口寻求帮助。
随着昆明城区的扩大,昆明市级行政机关和9所大学先后迁入呈贡新区,吴家营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就有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5所高校。
“大学城里上万的师生被称为‘新呈贡人’。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失地农民需要高校丰富的人力和智力资源支持,高校师生有志愿服务的热情。”吴家营街道办事处一位负责人说。
为此,团呈贡区委、吴家营街道办事处分别与辖区内5所高校结对,开展党团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并在为民服务中心里专门开设了“党团员志愿者服务窗口”,让愿意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和需要服务的社区居民,能便利地各寻所需。
“社区所需,志愿所能”,为了让志愿服务更有针对性,吴家营街道推出了“爱心菜单”志愿服务。
段陈缘就是“爱心菜单”的受益者。
自12岁那年遇车祸后,段陈缘不再上学。但每次街道团组织开会,她都会坐着轮椅准时参加。随着年龄的增长,段陈缘开始有了创业的想法,街道团工委找到了云南民族大学的学生志愿者们,经过一番讨论和市场调查,志愿者们决定帮助段陈缘开一家网店,既销售自家的水果,也销售一些民族饰品和食品,以解决大学城学生买东西不方便的困难。
项目确定后,大学生们一边培训段陈缘提高电脑知识,一边帮她设计网页、寻找货源。同时,学校团组织的每个活动,都会帮她宣传网站。
令人惊喜的是,网店开业后,宝珠梨销售情况良好,当地卖3元一公斤,段陈缘的网店卖10元一公斤,还供不应求,最好时一天能卖1000多元。
“爱心菜单”志愿服务是云南众多志愿服务中的一种。2012年初,云南省委组织部、团云南省委提出“党建带团建”,整合党员团员力量,到2013年,形成项目齐全、活动经常、内容丰富、组织有序、运行顺畅的党员团员志愿服务社区工作新局面。
截至目前,云南省级各单位、国有企业、高校共组建先锋队278支,党团员志愿者9100人。他们与社区结对,听取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并开展了多种志愿服务活动。
步行一天,只为拍一张独龙族“全家福”
今年5月30日到8月30日,志愿者张星云和他的16位同伴,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度过了不寻常的3个月。
地处高山峡谷里的独龙江乡,有独龙族、怒族等7个民族,人口不到5000人,其中独龙族占98.5%。新中国成立后,独龙族从原始社会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由于高黎贡山的阻挡,这个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镇每年12月以后就被大雪封闭,有半年时间与外界隔绝。
近年来,国家在独龙江乡实施了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工程,居住在山上的群众全部搬出山,迁入了免费的新居。
团云南省委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专门制定了独龙江乡志愿接力计划,在3年内招募100名志愿者,分期分批赴独龙江乡开展志愿服务。
志愿者们的工作首先从帮助村民打扫卫生、整理家务、教他们说普通话这些小事做起。
虽然语言障碍是工作中最大的困难,但志愿者们还是保持了极大的耐心,今天教一遍忘了明天再来,再忘了后天再来,“只要教会了一个人、一家人,就能带动整个组、整个村”。
孔当村普卡旺小组村民普光荣搬新家时,收到了工作队送给他的一张崭新的大床。当志愿者们把新床安装好后,普光荣第一个蹦到床上,从未睡过床的他,黝黑的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像普光荣这样的农民家庭,每家都收到政府或社会送来的洗衣机、电视机、沙发等,于是志愿者又多了一份工作——教村民们使用家用电器。
此次,进入独龙江乡的志愿们还承担了一项重要的文化抢救工作:给独龙族每家每户拍一张“全家福”。
这是一个相当有难度的工作,独龙江乡6个行政村中的1000多户,一部分已搬入新居,但还有一部分因为新房没有盖好仍居住在山上。
志愿者们分为3组,从最北端的迪政当村熊当小组开始,徒步一家家拍摄。村民们都是第一次拍照,早早换上漂亮的独龙族服装等着志愿者们到来。让志愿者感动的是,住在江对面的几户村民,接到村干部的通知后也换上服装,从横跨在江上的溜索过来,过江时,脚都被江水打湿了。
多雨的独龙江,艰难的徒步跋涉,使志愿者们的拍摄工作进展很慢,有时走上两三个小时才能拍到四五家人,最远的一家住在中缅边境线旁,要徒步4公里才能到达。有3个村尚未通电,有的村民小组连手机信号都没有,很难与外界联系。然而志愿者们的拍摄工作没有一天停止,白天拍照晚上整理照片。
“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们的力量是渺小的,我们能做的事也是很少的,但能来到这里,能为独龙族人民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是我一生最大的荣幸,也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志愿者张星云说。
据悉,从独龙江乡志愿接力计划启动以来,志愿者们还为数名独龙族唇腭裂儿童提供了免费手术。
志愿服务筑起爱的保护伞
在昆明安宁市,团安宁市委创造的“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机制正在被人们所追捧。
这一机制就是将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结合起来,志愿者作为储户将服务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当自己需要帮助时,可以从中支取“服务时间”,换取社会各界和其他志愿者提供的服务。
2011年5月,安宁金方街道阳光社区成立了第一家“时间银行”阳光支行,并与部分高校和辖区单位建立起了长期结对的志愿服务机制,每周开展1次以上的志愿服务,实现资源共享。1年来,“时间银行”阳光支行的爱心储户增至230人,共储存志愿服务时间约4000小时。
近年来,金方街道社会管理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流动人口的增多,其中14岁以下的流动儿童有969人,占社区儿童总数的91.2%。为此,金方街道将“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机制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结合起来,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进行家教月培训,让流动儿童的家长和机关干部共同讨论如何开展家庭教育。对一些无法参与集中培训的特殊家庭提供“上门服务”;在册的“时间银行”储户在全街道开展“大手拉小手,关爱服务大家行”系列活动——在望湖、洛阳池社区成立了“流动(留守)儿童之家”,建起了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关爱流动(留守)儿童青年志愿服务队。今年,洛阳池和新村等社区还开设了假期作业辅导班、“4点半课堂”、流动(留守)儿童周末辅导班,使孩子们在游戏中完成作业、寻找朋友、得到快乐。同时,还开设了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绿色通道”,定期定点为流动儿童接种疫苗。
四年级的小志刚从外地来安宁时,4门课程成绩平均不到70分。他性格内向,没有朋友,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小志的妈妈患上严重的眼疾一直在住院,爸爸每天奔波于医院和工地,小志每天要照顾两个弟弟:一个6岁、一个1岁。
在志愿者的邀请下,小志和弟弟参加了暑期校外辅导班活动。整个假期,小志和弟弟在老师和志愿者的陪伴下,学习成绩得到了提升,性格也渐渐开朗,期中考试成绩平均达到了80分以上。小志的父母专程到社区感谢志愿者们。
“一句简单的感谢蕴含着一个家庭对未来的希望,更是对社区志愿工作的肯定。”金方街道一位负责人说。通过努力,金方街道流动人口聚居区的青少年儿童偷盗、破坏等不良行为及不安全事故案件发生率下降,流动儿童家长对街道和社区工作、服务了解及支持率上升。
记者从团云南省委获悉,经过逐步摸索,云南志愿服务工作形成了品牌化、社会化、项目化运作等工作模式,打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关爱农民工子女、禁毒防艾宣传教育、沪滇志愿接力计划、独龙江扶贫接力计划、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开展进社区志愿为民服务活动和防灾救灾、应急志愿服务等一系列具有社会影响力的青字头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60余所大中专院校建立了各类志愿者组织、志愿者服务站(点)3700余个,注册志愿者总数近60万人。全省志愿服务工作形成新一轮热潮。
本报记者 张文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