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日前,国内唯一的传统文化教程《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在北京正式发行。这是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国学教育专项研究课题组8年研究的成果。课题组希望通过这套教材将国学文化融入中小学教育,探索中小学国学教育发展道路。该课题研究和新教程实验目前已在北京、山东、辽宁等多个地区展开,但进课堂只学不考试。
虽然在国家层面上此前并没有统一的国学教材,但在全国各地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开展早已遍地开花,并引发各界热烈讨论。现在的中小学生是否需要国学教育?倡导国学的人力主学校将国学纳入其中,因为这有助于保存和传承国学,同时也有助于现代人安身立命,特别是拯救日益滑坡的社会道德。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一方面,现代中国人、社会与国家的诸多问题,仅靠国学的道德伦理规范已经无法有效维系;另一方面,年轻一代更需要的是公民教育,因为今天和未来需要的不是臣民,而是公民;更何况,国学中的糟粕也确实不少。
在笔者看来,国学教育在重要性、急迫性、合理性上,现在远没有达到中小学必须集体进行的程度。相反,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来说,今天和将来更重要和更急迫的是公民教育,因为现代人应该是公民,现代社会是一个公民的社会。个人需要以公民的意识和身份争取正当权益,社会和国家也需要公民来维系。特别是我国正处于公民社会发育的初期,学校公民教育应当有大作为。公民的养成,虽然并不完全依赖于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毫无疑问责无旁贷。
然而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的、系统化的公民教育。虽然教育部颁发的2011年版中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三门国家课程标准中涉及不少公民教育的内容,但这些内容的范围、深度、科学性、 系统化程度,离理想的公民教育内容尚有不小的差距。
良好的学校教育应该是往前看的。今天的学校教育应该立足于今天并面向未来,把学生培养成今天和未来都需要的那种人——公民。
在笔者看来,相对于传承国学,更应该在学校教育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集中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如何做现代人——公民,从观念、知识、理论、技能、素养几大方面来养成公民。惟其如此,我们的学校教育才能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良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