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幸福吗?”这句话很可能入选2012中国最热门流行语。
如果有人问志愿者这个问题,一定会得到非常正面的回答。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公众再一次把注意力集中到志愿者身上。从事志愿者服务,是为了追求内心的幸福——这不是拙劣的口号,而是关于幸福的哲学。做志愿服务不是一种道德负担,不是由外而内的强制律令,而是发自内心的追求;做志愿服务并不悲情,而是一门关于幸福的学问;做志愿服务不崇高也不神圣,更不是悲壮的牺牲,而是一种平凡的生活。就像每一个为绿色梦想而一心付出的环保志愿者那样,这种幸福生活每天都触手可及……
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走近一群环保志愿者,他们是一群90后,在很多人看来,他们是一群生活在蜜罐子里的孩子,浸泡在幸福中,却往往感受不到。但是成为了志愿者,幸福感不再是买到一个漂亮的施华洛世奇的笔筒,而是为了做一个在课堂上展示给孩子们看的环保笔筒而通宵熬夜的感觉。对他们来说,幸福就是那种“被需要”,是环保课堂上那一双双渴望环保知识的眼睛,是那种看到“小霸王”们变成保护环境的绿色小超人的成就感!
只有读懂了志愿者的幸福,才能读懂志愿者精神。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群90后——“必胜客绿色小超人”的大学生志愿者。
尽管每次给小学生们上课,都要花费张美璇好长一段时间,“要反复备课熟悉教案,要亲手做教具,还要想着该怎样讲课才会让小朋友喜欢。”但她仍然期待着走进那个课堂。
张美璇是“必胜客绿色小超人”环境教育项目的志愿者,虽然参与的时间并不算长,但这个来自于北京科技大学的大二女生已经喜欢上了这个项目,也喜欢上了自己在这个项目中的角色——大超人,她喜欢带着“小超人”们在每一节课中去探寻更多的环保知识。“这个课不仅能让小朋友产生兴趣,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在全国各地的17个城市,像张美璇一样的“大超人”有几千个,他们努力着把自己掌握的环保知识一点一滴地传输给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在其中享受着自己幸福的志愿生活。
从环保少年到环教志愿者
虽然是个90后,但来自深圳大学的张意全却已经关注环保很多年了。受身边人的影响,张意全很小就是个环保少年。
“在深圳可以收看到香港节目,很多电视台都有环保广告。”张意全总会跟着做,比如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等。甚至在生活中,看到有大人乱扔垃圾,她都会主动过去劝说人家把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箱。尽管有的时候她还不太懂这样做能有多大的意义,但她明白这是在保护环境。
进入大学校园后,一直关注环保的张意全加入了学校的环保协会,开始走上了一条真正的环保之路,而她的角色也开始从一个单纯的环保少年变成了一个传递环保理念的环保志愿者。
张意全知道,从小养成的环保习惯会对人的环保意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协会期间她最愿意做的环保项目便是环境教育,即通过大手拉小手的方式,通过大学生环保志愿者辅导小学生,推进低碳环保生活教育。而“必胜客绿色小超人”项目便是张意全一直坚持的环教项目。
第一次走进小超人的课堂时,张意全还有些紧张,“害怕做不好这个志愿者,害怕课堂会冷场。”
但是课堂上,看到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张意全知道,自己这个环教志愿者算是得到了“小超人”们的认可。
为了做好这个志愿者,在两年多的环教课程中,张意全总要绞尽脑汁,让小朋友们接受课程中的知识。在“绿色畅想家”课程中,她从解决深圳“垃圾围城”入手,发动200名小学生为深圳的垃圾分类创作卡通形象,设计宣传口号和标识,为深圳的垃圾减量和分类回收作出贡献。在“绿色小管家”的课程中,她又结合深圳缺水的状况,通过舞台剧的方式,传授给小学生节水小窍门,让小学生从小养成节水的好习惯。
张美璇的环保道路是在中学时到大街上清理小广告和参加植树等活动开始的。那个时候,她还并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自己做这些小事都是在为环保“做好事”。
在大学的环保社团里,她也开始着手一些“大手笔”。让她最为自豪的是今年暑假做的环渤海水质生态调查。
那一次,她跟同学一起在沿渤海的几个城市展开了为期10天的生态环境调查,结果让她触目惊心。张美璇不仅看到村民会随意倾倒生活垃圾,更有很多企业肆意排污,“情况不容乐观。”
这一次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做环保的决心。
“必胜客绿色小超人”闯进了张美璇的生活,她成了一个不仅自己关注环保,还能带动很多小朋友一起关注环保的环教志愿者。
环境教育的效果是张美璇没有预料到的,“原来只是觉得能教给他们一些环保知识就可以了。”没想到小朋友们不仅对课程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还能把知识带回家实际运用。
在那个时候,张美璇才觉得作为环教志愿者的意义。
忙,并快乐着
自从参与了绿色小超人项目,那些只有20岁左右的90后“大超人”生活便忙碌了许多,除了要上课,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他们的业余时间便都奉献给了“小超人”。
从第一节课时的紧张到后来上每一堂课的游刃有余,来自东北农业大学的“大超人”孙丽娜不知道为此付出了多少汗水和时间。
她还记得在上第一堂课之前,她足足准备了好几天,从说话的方式、语气到该提什么问题,她都反复揣摩。但当她以为自己已经讲得“很有趣、很生动”的时候,小朋友们的回答却让她蒙住了,“不喜欢。”孩子们这样说,而且还说出了很多理由。
为了上好课,孙丽娜只能更加努力,不仅花更多的时间去准备课程,还会抽时间去跟别的志愿者交流,别人的好经验,别人的讲课模式,甚至有时候别人一句有意义的话或者一个表情,孙丽娜都会认真去体会。
东北林大有个讲师,上课很有亲和力,总是面带微笑,小孩子们都很喜欢。于是这位讲师成为了孙丽娜学习的对象,没事的时候便会找他交流,并将他的经验带到自己的课堂上,慢慢地,她的课堂气氛也开始活跃,她也成为课堂上受小朋友欢迎的超人姐姐。
尽管这个课程占用了她很多时间,但孙丽娜却觉得很快乐,尤其在看到小朋友们真的被自己讲的内容触动的时候。
孙丽娜记得在那堂“绿色小管家”的课上,她不仅精心策划了一个话剧,还用PPT为小朋友们展示了国家水资源缺乏和河流污染的现状,当她看到有的小朋友瞪大了眼睛若有所思、有的小朋友表示“回家要和爸爸妈妈说要节水”的时候,她的心里觉得美美的。
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沈阳农业大学的杨颜熙总会提前一周就开始忙活,不仅要跟同伴一起讨论课堂流程及分工,还要思考上课的细节,如果碰上特殊的课程,比如表演舞台剧,需要准备各种道具,需要忙活的时间就更长了。
但杨颜熙却并不觉得辛苦。她喜欢这份工作,希望自己掌握的知识在小朋友们身上能够发挥自己的点滴作用。
而这“一点作用”从她走上环教课堂之后便开始产生,有的孩子知道了怎么节水,有的小朋友把教材拿回家跟家长分享。
还有一次,一个老师跟杨颜熙说起一件让她特别开心的事。“我们上节水的课程之后,恰巧她们学校的水龙头坏了,一直漏水,有个小朋友就去找老师反映这件事,想让老师尽快修好,不然浪费水资源。”
这样的事让杨颜熙很感动,让她觉得自己不管为此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
收获的不仅仅是经历
对于这些“大超人”们来说,参与“绿色小超人”环教项目不仅仅是一段经历。
“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比如,表达、组织等。”孙丽娜说。
原来的她其实并不善言谈,即使接触到小超人项目,最初的她也像个跟在别人后面的“小跟班”,但慢慢地她也开始走上讲台,面对100个小朋友的大课堂,成为环教讲师。
她还记得一开始面对小朋友们的问题时,自己还会有些慌张,对问题的回答也不完美,但是课讲的多了,她的语言表达开始流畅,碰到再“古灵精怪”的问题,都能迅速作出反应,像一个真正的老师一样掌控着一个大课堂。
如今孙丽娜不仅仅是一个讲师,还是环教项目的负责人,她的“课堂”也更大,不仅要给小超人上课,还会给新加入的“大超人”做培训,但是不管在哪一个课堂,她都能自信地面对了。
她还有另外一个“意外收获”,“对于环保的信念加强了,自己的责任意识也更强了。”她说。
小超人的课堂让她也发现了另一个自己。“当我深知我是一名绿色志愿者,是小朋友们榜样的时候,我决定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感染我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开始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我的身上就多了一份责任。我学会了承担,无论在环教时有什么困难,我都知道我有责任把它做好,把它做下去。”
以前孙丽娜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走上这条路,上大学之前甚至没怎么想过环保的事,正是“小超人”项目让她看到自己的环保理念所发生的作用——能够影响更多人去保护环境。她说就算以后不从事环保相关的工作,她也不会放弃关注环保,“我会一直做环保的。”
杨颜熙也觉得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更强了。每次上课之前,她从组织同伴们一起完善教案,到与小学校长协调上课时间,再到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她像一个尽职尽责的主管一样串起整个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她也慢慢磨砺着自己。
“在为别人付出的过程中,自己也同样收获着幸福。”她说。
杨颜熙觉得她收获除了带给孩子们的改变,还有对于自己的改变。“感恩、责任、传承、成长……”这些以前都觉得不太能形容自己的词汇,她都能在自己身上找到影子了。
“大手牵小手,一个项目惠及两代人。”这是“必胜客绿色小超人”的宗旨,也是杨颜熙最喜欢的一句话,在牵起小手的过程中,这个90后的女孩感受到更多的不是困难,而是战胜困难的决心。
(陈凤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