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自成立以来表现最抢眼的一年。作为俄罗斯极力打造的区域军事联盟组织,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简称“集安组织”),在其成立十周年之际,不但完成了集体维和部队组建,还开始着手整合先前的快速反应部队、两方面联军和中亚地区集体快速反应部队,成立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军队,显示出强劲的军事一体化进程。
不仅如此,2012年集安组织各成员国还罕见地就欧洲反导系统、叙利亚危机、阿富汗局势以及伊核问题等国际热点,以军事联盟组织的名义与美国主导的北约组织唱对台戏。有人惊呼:“2012,华约又来了!”
其实,这种联想并不出人意料。作为俄罗斯扩大其在独联体国家影响、削弱西方国家在本地区影响力的地缘政治工具,集安组织自成立以来,一直被北约视为潜在对手。
集安组织的前身是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以独联体为框架签署的“集体安全条约”。但在独联体成立之初,“集体安全条约”并未成为军事联盟组织。原因正如普京所说,“独联体的创建就是为了在苏联解体时各个加盟共和国能‘文明离婚’,其他一切毫无意义。”
事实证明,真正将“集体安全条约”推上军事一体化进程的恰恰是北约。
苏联解体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成为独联体国家外部威胁的主要制造者。北约发动的反恐战争,使得独联体成为国际恐怖活动的重灾区。美国等西方大国幕后推动的颜色革命,直接威胁各独联体国家政权的稳定。而俄罗斯作为苏联遗产的最大继承者,在北约东扩的压力之下,战略安全空间不断萎缩。
为了稳住阵脚,俄罗斯在与北约单打独斗力不从心的情况下,不得不借助集体安全条约把部分独联体国家整合起来,以抵御美国及北约的战略挤压,巩固俄在该地区的传统影响力。2002年5月,“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改为“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开始了集安组织军事一体化的进程。
集安组织最初只有7个成员国,今年乌兹别克斯坦退出后,还剩6个,其整体实力与北约相差悬殊。很长一段时间里,包括北约在内的国际组织并未将其放在眼里。
为了提高与北约的抗衡力,集安组织加快推进军事一体化进程,先后倡议建立了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联合司令部、快速反应部队,构建了一体化指挥体系和联盟作战力量,并形成了只有经所有成员国批准,才能允许外国军队在成员国部署军事设施的制度。同时,还建立了年度例行联合军演制度,以检验集安组织应对恐怖袭击、跨越国境调遣部队以及采取快速行动的能力。
另一方面,集安组织还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推动其由单一“安全”职能向多功能方向转型,提高与北约抗衡的软实力。2004年,该组织经联合国批准,由反击外部军事威胁的单纯军事联盟悄然转型为拥有联合国观察员地位的国际组织。
其实,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虽然未将集安组织放在眼里,但背地里仍不断搞分化瓦解、削弱其军事能力的小动作。
据俄罗斯《生意人报》报道,五角大楼打算在2014年把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在阿富汗使用的军事装备移交给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这一动作看似善举,其实背后却是为了在由俄制武器主导的中亚武器市场上置入美国因素,让莫斯科的集安组织伙伴使用美国的军事装备,干扰集安组织的一体化进程。
对于集安组织面临的挑战,俄罗斯心知肚明。俄罗斯时政专家德密特利耶夫认为,虽然集安组织各成员国同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但在组织内部远非铁板一块,要想把这些各怀心思的国家团结起来尚需时日,其后才能谈到与地缘政治对手北约的战略对抗。为实现这一目标,莫斯科必须进行代价不菲的“努力”。
一是要抛弃传统的大国沙文主义思维。历史上,华约国家深受苏联大国沙文主义之害,导致离心力越来越强。作为集安组织的主导方,俄罗斯显然吸取了这一教训。乌兹别克斯坦在2006年加入集安组织后,今年又作出了退出的决策。对此,俄罗斯显得比较大度。俄方认为,乌兹别克斯坦决定退出集安组织是其作为该组织成员国的合法权利。
二是要发挥俄罗斯的军事技术优势,尽快提高成员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根据集安组织的章程和财政政策,成员国的武器装备主要由俄罗斯提供。集安组织成员国有权以俄内部优惠价格购买工厂生产的武器,这对俄罗斯的军工企业而言无疑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此外,集安组织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各国之间的历史矛盾,也是影响集安组织军事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当前,虽然集安组织的军事一体化进程势头良好,但未来的路不一定好走。对此,也有专家指出:“真诚的友谊和组建联盟只是一个梦想,在其漫漫路途中横亘着无法逾越的城墙。”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
康永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