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2月10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未来的“汤有为”要取代现在的星巴克

“原创”、“公益”渗透大学生创业

本报记者 黄丹羽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2月10日   09 版)

    “90后创业和70后80后创业太不一样。”著名财经电视主持人马红漫在主持11月25日举办的创业大讲堂时如此开场。

    “现在的大学生的确创意无限,许多创意会让我觉得眼前一亮。”东华大学团委书记、第一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金奖得主韩哲宇也发出感慨。

    这些年轻的大学生创业者正在带来不同于以往的创业新风潮。 

    项目可行,小事业背后有大梦想

    起初,朱沐青只想卖一碗汤。

    在广东,人人“无汤不欢”。看准这一商机,华南师范大学研二学生朱沐青打起了“汤”的主意。今年3月,学计算机的朱沐青在学校创业学院结识了他的合作伙伴,这群来自广东各地的年轻人起意成立一家公司,专门卖“汤”。在朱沐青的理想中,未来的“汤有为”会取代现在的星巴克,成为年轻人休闲聚集的好去处。“再也不是人手一杯咖啡,而是人手一碗热汤,营养健康又时尚。”

    他们开始进行市场调研,四处喝汤。随着灌下肚子的汤越来越多,他们对汤的理解也发生了改变。“融合食材与清水,又由火焰通过土灶之上的铁锅将能量注入,给与人们健康与美味。这种金木水火土融合的方式,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智慧结晶。”朱沐青说,“汤的背后其实是很深厚的文化。”

    这时,朱沐青的理想不再是卖一碗简单的汤,而是要“讲好汤的故事”。“任何文化都需要具体的图腾或符号来表达、象征和传承,中华文化同样需要一个载体。作为年轻人,我们有责任去继承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朱沐青说,“就像人们看到可口可乐就会想到美国,我们希望将来人们看到‘汤有为’,就会想到中国的文化。”

    对于“汤有为”的“野心”,利好投资董事长、华南师范大学创业导师联谊会秘书长、项目指导老师甄进喜颇为赞许。在他看来,“汤有为”极有潜力通过连锁经营的模式,将健康产业的概念推广到全国。配合简餐、茶点,未来开发养生汤、灌装汤等,虽然项目很小,却有可能发展成为一项大事业。

    出发点从“商机”变“兴趣”,校园是最大资源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交网络、即时通讯软件几乎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QQ、微信、陌陌、微博、人人网……人们通过网络聚集,在虚拟空间交际,内心却依旧孤独。齐齐哈尔大学的高岩和他的团队带上挑战杯的参赛项目“圈圈即时通讯软件”则要通过线上的方式,将更多用户拉回到传统的、面对面的社交。

    “圈圈即时通讯软件是一款以活动为中心的交友类手机应用程序,它可以把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陌生人,通过共同参加活动的方式聚集在一起。软件通过将即时通讯功能(IM)和基于位置服务(LBS)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活动并交友,同时方便用户之间交流与沟通,为用户搭建一个方便组织和参加线下活动的平台。”队长高岩介绍,“比如你喜欢打篮球,可身边没有愿意打篮球的人,这时就可以通过圈圈发布活动信息,周围有兴趣、有时间的人就会一起参加。”

    目前,“圈圈”已经在学校范围内开始使用,反响不错。“有一位喜欢模型的同学,通过我们的软件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是一个成功案例。”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参赛项目同样是从兴趣中诞生的。队长耿子琪一直喜欢开发桌游。虽然在许多人眼中“玩游戏”是一件不务正业的事,耿子琪却得到老师、家人的支持。耿子琪打算毕业后专心经营公司,把自己的兴趣变成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

    兴趣还集结起同济大学不同专业的5个年轻人。出于对设计创意的喜好,他们决定创立自己的品牌“Treize”,设计自己喜欢的东西。“Treize设计创意平台是一个可以将零散的设计资源进行整合的新奇网络平台,在这里你可以通过发布任务直接寻找到设计师完成自己的设计想法,为消费者和设计师搭建一个交流交易的平台。”虽然没能进入决赛,Treize仍旧对未来充满信心。

    在11月25日举办的“挑战杯”创业大讲堂上,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创办人袁岳同样鼓励大学生以个人兴趣作为创业出发点。“我对赚很多钱不感兴趣,但我喜欢研究如何让钱多起来。”袁岳说。

    而对于缺乏资金、经验的大学生创业者而言,校园就是他们最大的资源。同济大学Vneed购物平台创始人郑子浩对此感触颇深。他通过在校园里推销面膜起家,最终创立Vneed购物平台。

    “原创”、“公益”渗透大学生创业

    让朱沐青感到骄傲的是,从创意到执行,“汤有为”完全从零开始,由学生自主原创成形,而非“把别人的创意再加工”。

    “今天的年轻人创业,就是要创出老师都不知道的‘新’。”袁岳说,“只有创意没有用,一定要动起来。即使做一件全新的事情可能很难,可能遇到许多挫折,但这些失败最后都会套现,成为你的财富。”

    除了“原创”,“公益”同样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常见关键词。武汉纺织学院的参赛作品“伴童网”就是学生原创的公益项目之一。

    “伴童社区服务有限公司以‘伴童网’为平台,专注于儿童抚养、教育,我们会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为3~14岁儿童提供亲子互动、智力开发、拓展学习等服务,解决城市儿童、留守儿童缺少同伴的问题。”其中,关注留守儿童是“伴童网”的一大特点。

    去年6月,石鹏和他的团队就开始寻找创业项目。在开发旅游网站、制作“回忆”视频等众多备选方案中,他们最终锁定了创办“伴童网”,解决现代社会独有的“高科技孤独症”。

    目前,伴童网已经拥有3000多名注册会员,成功为3对“拼养”家庭牵起了红线。

    “即便不能盈利,我们也会依托学校社团继续做下去。”石鹏说。

    宁波大学带来的“农伯乐”则聚焦“大学生村官”这一国家重大人才战略工程,计划借助全国22万名大学生村官之力,收集其所在地区的农特产品信息,以自主研发的农特产品销售电子商务平台为载体,解决农特产品“卖不出去,卖不好价格”的现实问题,以帮助农民增收增产,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加快农业科技化、现代化的进程。

    “公益创业也是提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创业能力、培养创业精神的好方法。”韩哲宇说,“当今社会普遍物质化,而支撑社会发展是需要理想的。公益创业的目的不是为了挣钱,而是在培养创业精神的同时,培养年轻人的社会责任感,这远比挣钱来得更有意义,应该在大学生中倡导。”

分享到:
“创业者”+“上班族”的双面人生
找到天空一样大的市场
切入点要像针尖一样小
长春计划3年扶持万名大学生创业
未来的“汤有为”要取代现在的星巴克
“笔尖上的风景”要当心被模仿
微校直播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