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2月14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千人计划”在中关村

李华:做产学研用的实干家

本报记者 苗晓雨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2月14日   03 版)

    千人计划

    “千人计划”是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于2008年开始实施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采取积极措施吸引海外人才来华创新创业,推进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目前最高层次的海外人才引进计划。

    截至目前,“千人计划”已引进各领域高端人才2263名,其中490人云集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占全国总人数的21.7%。每一天,他们都在这里上演着动人心弦、鲜为人知的创新创业故事。

    上世纪80年代的纽约街头,李华坐在大巴车里凝望着窗外的行人,他们中有穿着时尚的年轻白领,也有一手拎着公文包、一手打着电话,西装革履的生意人。道路上车流如织,两旁的摩天大楼耸入云霄。

    这个刚到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并没有怎么慨叹这个发达国家的繁华,而是静静地望着窗外,思考着自己多年以后将从这里带走什么,满载怎样的收获回国创业。

    现在的他在业界已经有了相当的影响力。作为三家公司的董事,李华要为自己公司的业务奔波在北京、苏州和南京三地之间。

    从2007年起,李华多次主持参与了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项目、国家“863”科技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科技计划,2010年入选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及北京市特聘专家,同年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

    在美国衣阿华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的日子,对李华来说相当艰苦。“我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生,经历了那个学习资源极其匮乏的年代,能够通过教育部的考试赴美留学,这样的学习机会非常难得。所以不管多辛苦,我都一定要学到‘真东西’,回来报效祖国。”

    20年后,李华回国考察创业环境。在北京街边散步的时候,他看到清晨的中关村大街,年轻人充满信心地为自己的事业奔忙,那种对生活的热情和朝气深深地感染了他。

    “这种热情在西方国家现在是看不到的,你知道法国巴黎,上午九点钟大街上是什么样子吗?几乎没什么人!他们的年轻人都满足于安逸,失去了我们现在这种打拼的生命力。美国也是,虽然依旧在持续不断地发展,但是那种势头、那种热情跟中国没法儿比。” 

    看到中国现在的形势,李华坚信祖国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自己的企业势必要投身到这样的历史潮流中。于是,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劝阻,2005年李华在北京中关村创立了北京鼎盛光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又先后创办了苏州光华京美科技有限公司和南京华上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三家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许多研究项目都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在水质监测方面,他的团队就解决了COD(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在线检测难题。

    李华说,水质的好坏是以COD为指标来评定的,COD的检测是评定水资源标准和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但是国内尚没有在线检测的方法,主要的检测手段还是先从水源里取样,将水样带回实验室,只有等做完实验才能知道水质结果,这样的检测方法效率很低。李华的科研团队专门针对这一环节的缺失刻苦研发,不仅实现了在线检测,还解决了对污染源进行跟踪监测的问题。

    除水体环境的监测外,李华的研究领域相当广泛,涵盖了无线流媒体生态环境的监测、用于智能交通管理的视觉处理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车载系统、量子仪器工程以及显微微米、纳米级三维计算机成像技术等。目前,他在各研究领域共申报专利32项,已经获得16项专利,还参加了“十一五”重大科技成果展。

    在学界和工业界打拼多年,李华说自己一直有一条一以贯之的原则——产学研用,在美国高校多年任教的经历加上成功创业的实践,更让他逐渐领悟到产学研用的真谛。

    在美国德州理工大学任教期间,李华教授图像处理课程。授课的时候,他编写了一个叫PCDIP的图像处理软件包,解决了讲课遇到的一些问题。

    “一个软件如果编写出来只是为了讲课,那太浪费了。如果能够产业化,产生效益,让更多人受益,那才真正发挥出了软件的价值。我当时写这个软件的时候,就有了产业化的想法,但是不知道学校允不允许在校老师这样做。”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系主任看到了这个软件,他找李华聊了很久,建议把软件包商业化。这位系主任是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非常有商业头脑,当时他正好要去参加一个商业展会,就把李华的软件带去参展了,没想到反响出乎意料地好。

    也正是由于校方的鼓励,李华在硅谷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软件公司——Image Ware,自己任总经理。那个PCDIP图像处理软件包也被美国的一些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和几家大公司采用。

    在之后的一次国际学术大会上,一位颇有资历的学者听到了李华的诸多见解,对他赞不绝口。这位名叫查尔斯·崔的香港人称赞李华,短短创业五年就已经悟到了产学研用的真谛,十分了不起。

    产学研用是一种合作系统工程,就是生产、学习、研究和应用的系统合作。对于高校而言,要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以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有机结合起来。与传统的“产学研结合”相比,“产学研用”更强调应用和用户,突出了产、学、研必须与用相结合,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

    李华常说工程技术人员不是理论家,比如跟数学家相比,数学家的任务是要证明一个数学问题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只要找到,工作就结束了。而对工程技术人员来说,问题要复杂得多,不光要回答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还需要用最优化的方法找到最优解,再用工程技术的手段去实现它,这才算圆满完成任务。

    “工学就是要产生效益,要产学研用,否则即使发表几百篇论文,也是没有意义的。” 李华一边说,一边指一指自己的脑袋,“知识如果只放在这里,还不行,一定要结合社会实践,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服务社会,产生效益,这才让理论和知识真正有了一个好的归宿。也就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走向成功!”

    相关文章:

    “千人”潮涌中关村

    刘世平:用数据“说话”的“狂人”

分享到:
数学情诗颠覆理科生书呆形象
刘世平:用数据“说话”的“狂人”
李华:做产学研用的实干家
863计划通信研究将力争实现100兆宽带入户目标
福建取消师范生跨系统就业培养补偿费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