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长沙12月13日电(龚亚军 记者洪克非)12月12日下午两点,刚刚结束采集的骆渺缓缓从床上坐起来,目送湖南省红十字会“爱心大使”护送“生命种子”离开。
刚刚过去的5个小时,他接受了造血干细胞采集,数小时后,299毫升“生命种子”将“飞抵”北京,救治患者。
这一义举源自7年前的一次义务献血。当时,19岁的骆渺是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新生,看到停在校园里的义务献血车,作为班长,他带头走了上去,挽起袖子,第一次献血。献血完毕,当工作人员询问是否愿意参加中华骨髓库时,他毫不犹豫地签下了承诺书并留下血样。
7年过去,骆渺在湘雅园里读完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位,现在湘雅二院泌外器官移植科攻读博士学位,即将毕业。今年8月,骆渺接到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您跟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请问能否来做一个高分辨配型?”骆渺爽快地答应了。
11月,高配结果出来了,配型成功。骆渺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母。“对身体会不会有影响?会不会影响学业?”父母充满了疑虑和担心,他们起初并不同意儿子的选择,骆渺用专业知识耐心地向父母解释。
“了解到对身体不会有什么影响,而且救人性命是美德,我们为他感到自豪和骄傲。”12日下午,骆渺的母亲一边用毛巾为刚刚结束采集的骆渺擦拭额头上的汗珠,一边对记者说。连日来,家人都陪在骆渺的身边。
“一个人献爱心,家里人成了一个爱心团队,这令我们十分感动。”湖南省红会负责人感慨道,骆渺的高学历医学背景和现身说法,将激励越来越多的患者加入到捐献志愿者的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