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深圳举行的2012年国际羽联年终总决赛,本应是国际羽毛球顶尖高手在赛季尾声的巅峰对决,不料却成了参赛选手的诉苦会。与此同时,据台北媒体昨天报道,国际奥委会委员吴经国透露,国际奥委会正准备将奥运会的26个固定大项缩减为25个,乒乓球、羽毛球、现代五项和跆拳道等,皆有可能被取消固定大项的资格。尽管国家乒羽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刘凤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不认为乒乓球和羽毛球会被剔除出奥运会,但乒羽两大项目均因中国队“一家独大”而陷入发展困境,却是不争的事实。
12月12日,为期5天的2012年国际羽联年终总决赛在深圳拉开帷幕。首日比赛即爆出大冷门,现世界排名第一的李宗伟,在男单小组赛首轮比赛中以1∶2负于中国小将杜鹏宇。随后,他宣布因伤退出比赛。其实,李宗伟原本就没打算参加本次总决赛,只因为国际羽联对不参赛选手要进行5000美元的高额罚款,李宗伟只能被迫参赛。
本次总决赛开赛以来,宣布退赛的已经不止李宗伟一个人,这些选手为避免罚款只能被动参赛,但参赛后又以各种理由退赛,令外界对他们产生“出工不出力”的看法,这极大影响了赛事的精彩水平和羽毛球运动的形象。不过,像李宗伟这样不愿参赛的选手也有其苦衷,“国际羽联每年安排的赛事太多,运动员根本没时间休息,高密度参赛很容易使运动员受伤。”
国际羽联赛事主管帕克斯把羽毛球与网球每年的赛事数量做了对比,认为羽毛球赛事并不算多。但中国选手傅海峰表示,曾有专家认为羽毛球的比赛强度要大于网球,因为羽毛球运动员的跑动更多。
运动员与国际羽联在赛事安排是否过密上各执一词,只是国际羽坛纷争不断的一个缩影。在今年伦敦奥运会上,中国、韩国和印尼三支参赛队的四对选手,在女双比赛中表现消极,制造了伦敦奥运赛场的一大丑闻。事件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国际羽联制定的赛事规则存在漏洞,而这个漏洞在赛事规则公布后,就被一些运动队向国际羽联提出过,但国际羽联没有理会。
直到最近,国际羽联重新修订的奥运会赛事规则,才将小组赛后交叉淘汰赛制改为抽签决定对手赛制。如果早有这样的规定,伦敦奥运会的丑闻就不会发生。但这就是国际羽联的办事风格,不到重大事件发生,绝不轻易改变决定。今年2月,汤尤杯预选赛在澳门举行,中国队为了给个别选手创造获取奥运积分的机会,在已获得决赛圈资格的情况下参赛,引起了其他参赛队的不满,国际羽联也是在事后才意识到,有必要修改规则,对已获得决赛圈资格的队伍能否再参加预选赛作出明确规定。
国际羽联的官僚作风近几年屡遭各国运动队抨击,因为这加重了在全球范围内羽毛球运动的萎缩趋势。
近几年,起源于欧洲的羽毛球运动逐渐失去了欧洲的地盘,亚洲几个国家和地区成了羽毛球运动仅有的归宿地,这从当今世界羽毛球强国的分布,和近几年世界羽毛球大赛主要集中在亚洲举办可以看出。全球的普及和发展是一个运动项目能否取得奥运会固定大项资格的关键条件,两届奥运会男单冠军得主林丹,不久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出了自己的感触,“虽然我是世界冠军,但很遗憾,很尴尬的是,羽毛球不像网球、足球和篮球那样,它还没有达到真正的国际高度。羽毛球这项运动能被世界上更多的人喜欢,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羽毛球运动发展史上,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自1992年羽毛球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之后,它似乎并没有借势扩大自身在全球的影响力,反倒开始走下坡路。
也正是从羽毛球进入奥运会之后,一个现象越来越突出,那就是中国队的强大并最终一家独大。
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羽毛球队历史性地包揽了羽毛球项目的5枚金牌,但辉煌的战绩掩盖了同样发生在中国羽毛球队身上的“丑行”,中国队总教练李永波此后几次表示,希望媒体不要再追问有关女双队员消极比赛的事情。
韩国和印尼的羽毛球协会对消极比赛的运动员和教练进行了处罚,而中国队的追加处罚却迟迟没有出台。有专家指出,中国队如果以功过相抵的方式处理“消极比赛”事件,那恰恰证明中国队仍在奉行“唯金牌论”。对此,李永波似乎也毫不避讳,他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金牌对于一支中国运动队来说,价值有多么巨大。
“举国体制”作为中国竞技体育的“法宝”,为中国羽毛球队提供了优越的训练条件和各种保障,也为中国羽毛球队最终“一家独大”奠定了基础。
但金牌应该是中国羽毛球队唯一的追求吗?林丹就曾表示,“某一个人得冠军,这根本就不重要。如果我们还继续停留在拿金牌的话,这个眼光其实非常短浅。”
同样是“一家独大”,中国乒乓球队早就意识到自己作为一支世界乒乓强队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前几年就提出了“养狼计划”(帮助其他协会共同发展),到伦敦奥运会结束后,中国乒乓球队又提出了“第三次创业”(即在竞技成绩之外推动乒乓球项目走向大众,让乒乓球成为真正有影响力的运动)的设想。
中国羽毛球队的竞技成绩已经足够优异,但这支队伍能在世界羽毛球运动发展走入困境的今天,将紧盯“金牌战略”的目光放得更宽更远一些吗?
本报北京12月15日电
本报记者 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