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2月21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冰点时评

不要总把矛头指向“舆论环境太糟”

曹林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2月21日   02 版)

    蒙牛这几年的舆论形象不太好,一方面是自身出了一些丑闻,一方面缘于中国奶业形象欠佳的大背景——作为奶业的龙头企业,自然被公众寄予更高的期待、课以更严格的标准,当然也会为整个行业的问题承担形象责任,公众对奶业问题的怨恨,很多时候都会转嫁和投射到对这个龙头企业的批评中。

    参加一个活动,遇到蒙牛上任还不到一年的新总裁孙伊萍女士。我是媒体评论员,也写过不少批评蒙牛和中国乳业的评论,原以为孙女士会像一些企业老总一样,看到媒体人后会带着强烈的委屈感,以“受害者”的身份诉说舆论生态和媒体环境对企业生存的不利,大谈中国民族产业发展之困难。出乎我的意料,孙女士自始至终都没有表现出这种情绪,第一句话就让人刮目相看。

    她说:我们从不会抱怨舆论环境的不公,而一直以为,我们都生存在一个同样的媒体环境中,舆论环境对每个企业都是公平的,并无偏袒,是利是弊大家都平等地承受。所以我们没有权利抱怨舆论环境,蒙牛的挑战来自内部。

    虽然对中国奶业和蒙牛的很多既有看法并没有改变,但我很欣赏孙女士对舆论环境的客观理解。作为一家不断被负面新闻和评论缠身的企业的总裁,能这么客观、理性地看待舆论的评论,难能可贵。

    中国的媒体和舆论环境有没有问题?当然有,不仅有,而且不小,有的因为缺乏信源核实而导致假新闻,有的为了迎合消费者不切实际的期待而过分苛求企业,有的习惯以渲染和放大企业的负面新闻去吸引眼球,甚至刻意寻找一些企业去做“爆炸性新闻”。当然还有更肮脏的,敲诈勒索企业,有偿不新闻,不偿就做你的大新闻,甚至成为行业竞争对手抹黑一方的工具。

    对此,媒体人需要自律和反思。但舆论环境的种种问题,不能成为企业推卸自身责任、洗白自身问题的理由。有必要超越“被不公对待”的委屈情绪而认真反省,舆论环境对每家企业都是公平的,即使有种种弊端,也是每家企业公平地承受。这种环境下,为什么有的企业总是被媒体盯着,而有的企业却有着非常好的声誉?同样的环境下,为什么有的行业丑闻频爆,而有的行业却罕见丑闻?沐浴着同样的阳光雨露,为什么有的大企业成为行业楷模,而有的却始终蒙着一层阴影?一家媒体也许偶尔有偏见、有私利,有判断错误,但不可能所有媒体都对一家企业有偏见。

    所以,有必要反省自身问题,从内部管理做起,从提高产品质量做起,让即使最苛求的媒体也找不到问题。最关键的是,让消费者满意,才能远离种种丑闻。

    当前语境下,似乎企业和媒体有一种对抗和对立的情绪,某些行业和企业,是带着敌意看待媒体的报道和舆论环境的,一方面是对媒体的报道缺乏友善,一方面是对媒体的曝光不以为然——企业和行业越是如此,媒体越带着一种逆反的报道心态,这种恶性循环的链条很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媒体需要反省报道问题,企业更需要理性地看待“舆论环境”,不能像某些企业那样,一看到负面新闻,就抱怨媒体不公对待,呼吁媒体“给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就批评国人不爱国货,将批评一家国有企业与“不爱国”捆绑起来。这种撒娇的情绪,只会招致舆论和公众更大的反感。

    更重要的是,这种谴责“媒体环境不公”的撒娇,还因为陷于那种受害者的怨恨中而忽视自身问题,把媒体当成自己的敌人,而不是将自身内部的管理和质量问题当成敌人,进而跟媒体去搏斗,放任内部问题愈演愈烈。在自欺欺人的幻觉中,企业和行业终有一天会被这种自闭自大和掩耳盗铃所葬送!

    民以食为天,食以奶为先——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加了一句“奶以安为要”。确实如此,老百姓并不是为了听奶企高管的顺耳话,而是要喝放心奶。

分享到:
让非理性谣言止于“世界末日”说
不要总把矛头指向“舆论环境太糟”
问题不断的乳品业,真的好意思涨价
速生鸡真相曝光,信誓旦旦者情何以堪
炒作“恐慌性购房”的媒体假装糊涂
遏制非税收入大增的可行途径
提高医保个人缴费标准的三个前提
泡澡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