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2月21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问题不断的乳品业,真的好意思涨价

志灵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2月21日   02 版)

    近日,光明乳业发布公告称,因原材料价格上涨,自12月18日起,该公司适当上调部分新鲜牛奶、新鲜酸奶的价格,加权后平均上调幅度约为5%。这一调价行为被不少消费者嗤之以鼻:“总出问题,还好意思涨价?”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更是担心,光明乳业此举会引发乳品行业新一轮涨价。(《北京晚报》12月19日) 

    按理说,消费者有一百个反对光明乳业涨价的理由,毕竟,据媒体统计,从2012年6月至今,光明乳业半年爆出6次产品质量问题。应该说,在比较完善的市场体制之下,频繁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对于企业商誉是致命性打击。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企业根本没有任何涨价的资本,甚至其生存都会成问题。 

    可与市场规律如此悖谬的现实,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发生了。这说明,我们的市场体制一定是不完善的,否则,出现这种产品有质量问题还逆市涨价的现象,用不着消费者“用脚投票”,仅仅是来自同行的竞争就足以让其倒闭。我们的市场体制的不完善之处恰恰就在于,虽然乳品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但这种竞争并非真正的竞争,而是“攻守同盟”。

    虽然表面上看,市场上存在多家乳品企业,但这些企业在竞争时“同进同退”,即如果一家乳品企业出现逆市涨价现象,其他企业看到的不是“打垮对手”的契机,而是“跟风涨价”的由头。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少消费者都在担心,光明乳业此番涨价会成为引发乳业新一轮涨价的“导火索”。 

    在我国乳品市场上,其实已形成几家全国性大品牌垄断市场的格局。在此格局下,这几家垄断巨头不管自身是否存在问题、市场竞争情况如何,几乎每年都会在固定时间雷打不动地或多或少上调产品价格,通常涨幅都在5%~10%。去年也几乎是在这个时段,部分大型乳品企业同样以原料成本上涨为由进行集体涨价。 

    此时,竞争者之间即便有竞争,也是一种垄断格局重新分配的竞争,而不是客观上惠及消费者的“优质竞争”。产品质量有问题?没关系!消费者没有多大话语权,一个小小的质量问题,甚至对垄断的乳品企业的皮毛都无从伤及,遑论其长远发展。甚至,产品质量有问题,考虑的是大不了降低质量标准。君不见,我国乳业标准低于欧美标准20倍,以至于不少人哀叹,“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乳品企业敢于逆市涨价,其他企业看到的不是竞争的曙光,而是“同步涨价”的契机,由此可见乳品业在几家大型乳品企业的绑架下,已缺少真正的竞争。要打破这种局面,唯一有效的途径就是不断提升消费者的话语权,使得乳品企业没有可能去挟持乳业标准,而且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用手、用脚投票的强大压力足以让乳品企业“吃不了兜着走”。

分享到:
让非理性谣言止于“世界末日”说
不要总把矛头指向“舆论环境太糟”
问题不断的乳品业,真的好意思涨价
速生鸡真相曝光,信誓旦旦者情何以堪
炒作“恐慌性购房”的媒体假装糊涂
遏制非税收入大增的可行途径
提高医保个人缴费标准的三个前提
泡澡忙